7月4日,山東管理學院智能工程學院“智創科普先鋒實踐團”赴山東省科技館與濟寧市科技館,開展了以“科技之光,點亮未來”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活動中,團隊成員結合專業所學,通過科技講解與科創作品展示等形式,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在社會服務中提升了專業實踐能力。
充分準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為保證科普活動的專業性,實踐團的11名隊員在活動前進行了充分準備。隊員們深入學習了科技館電子電氣類展區的專業資料,并反復打磨講解詞,力求將復雜的科學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同時,團隊還攜帶了自主設計制作的無人機、機械四足小狗等嵌入式實物作品。這些作品從電路設計到3D打印外殼均由隊員獨立完成,旨在為參觀者帶來直觀的科技體驗。

圖為隊員為青少年講解并演示不同電池通電正負電離子原理。侯連德 供圖
創新講解:生動詮釋科學定律
在科技館內,隊員們作為科技志愿者,圍繞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歐姆定律、庫倫定律等核心電學知識,為前來參觀的青少年和家長進行講解。他們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現場互動演示,將抽象的公式定律轉化為直觀的體驗,有效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一位家長在活動后表示:“以前孩子總是對物理提不起興趣,今天聽了哥哥姐姐們的講解,他第一次主動提問,眼睛里充滿了好奇的光。”

圖為隊員為青少年及家長講解庫侖定律利用扭秤精確地測量兩個點電荷之間的靜電力。李福臨 供圖
成果展示:科創作品激發少年科技夢想
在展館外的廣場上,隊員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演示了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動態功能。無人機的旋翼快速旋轉后,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的注意。面對孩子們踴躍的提問,隊員們從編程邏輯到結構設計進行了耐心解答,將一次技術展示轉變為一堂生動的創新啟蒙課,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學的種子。

圖為隊員展示無人機的動態功能。侯連德 供圖
知行合一:在持續服務中深化學習
集中實踐活動結束后,隊員們將科普服務延續到了各自的家鄉。在濟寧,隊員走進當地科技館,繼續為市民提供科普講解。在濟南,隊員們則通過參加專業競賽、參觀高新企業等方式,將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帶回日常學習與研究中,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良性循環。

圖為隊員在濟寧市科技館為市民講解演示雙錐體上滾物理實驗。劉宇菲 供圖
“這次實踐不僅是我們在輸出知識,更是一次寶貴的學習過程,”隊長侯連德總結道,“看到孩子們因我們的講解而對科學產生興趣,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新時代工科學子的責任與價值。未來,我們將繼續走在科技志愿服務的前沿,用所學所能為社會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侯連德)

圖為隊員們在山東省科技館內合影。侯連德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