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理工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學院“星耀雙城七彩橋”和“火映桑榆”兩支團隊共19名同學,共赴重慶石壕鎮開展為期11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踐行"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理念,融合中外教學特色,以“調研+支教”新模式為鄉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為了解地方教育實際情況,針對性開展有效教育幫扶,團隊深入石壕鎮高山村等十余村,走訪107戶特殊家庭,回收有效問卷103份。采用“一戶一策”的調研方式,圍繞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群體的教育保障、心理健康等方面展開深度調研。針對調研中發現兒童在動手探索與邏輯內化兩方面知識梳理能力較為薄弱的問題,建立“一人一檔”動態關注機制,提供個性化干預方案。同時,團隊與當地政府達成共識,將定期組織回訪與支教活動,持續跟蹤記錄建檔兒童的學業、行為及心理狀況,為長期幫扶與效能服務奠定了扎實的數據與實踐基礎。
團隊針對調研結果出現的學前教育薄弱問題,赴石壕鎮幼兒園開展針對性志愿教育。針對學齡前兒童認知特點,構建“自然科學探索+紅色文化傳承”雙主線課程,融合傳統文化、紅色教育、科技啟蒙,通過雙語情境教學、實踐操作等形式開展活動,累計服務616人次,助力鄉村學前教育提質增效。
傳統文化系列課程以“非遺文化潤童心"為主題,帶領孩子們穿越歷史長河,觸摸文化溫度。團隊先后開展"紙間童趣"剪紙活動,以互動教學,讓孩子們體驗剪紙藝術魅力;"詩影童心"詩詞課堂,以思代授,引導獨立探索影視中的詩詞魅力;"彩繪非遺"臉譜制作,采用"認知-體驗-創造"模式傳授川渝臉譜文化;"藍白鄉韻"扎染工坊,系統講解扎染技藝并指導實踐。活動創新融合中英教學模式,通過"宣講+展示+體驗"三維互動,以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方法,讓308名兒童在趣味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為鄉村學前教育注入全新文化活力。
紅色文化系列課程以石壕鎮特色“紅魂精神”為載體,創新開展沉浸式紅色教育活動。開展“聽長征故事,做紅色傳人”愛國教育活動,通過"影視賞析+故事講述+情景互動"模式,以《長征》等經典影片為載體,生動詮釋"紅魂精神"內涵。小朋友們通過繪制路線圖、扮演小戰士等活動環節,在寓教于樂中傳承紅色基因,累計覆蓋83名兒童。活動既弘揚了石壕紅魂文化,又精準對接三下鄉活動中培育鄉村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目標。
科技教育系列課程聚焦科技前沿,激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團隊先后開展"實驗趣多多"實操體驗活動,通過“牛奶彩虹”等趣味實驗,培養小朋友動手實踐的學習和邏輯內化認知能力;"AI初體驗”借助智能繪畫等AI互動,協助兒童建立科技認知。系列活動創新融合傳統科學實驗與現代科技展示,既激發探索興趣又強化文化認同,創新性地落實科普宣傳要求,豐富了教育實踐內容。
未來,團隊將立足實際需求,針對創新開展更多服務工作,在踐行新時代青年挺膺擔當的時代精神的基礎上,弘揚石壕紅魂精神,引領青年擔當奉獻,投身傳承發展事業。
作者:杜秉峰、李承翰、袁藝文、鄧雅卓
來源:成都理工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