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就醫路,志愿暖人心”志愿活動新聞稿
時間:2025-07-14 閱讀:
“助力就醫路,志愿暖人心”志愿活動新聞稿
7月1日上午,“就醫向導,為患者點亮希望之光”志愿服務活動在市立醫院如火如荼展開。七余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穿梭在醫院的各個角落,用細致入微的服務,成為患者們最貼心的幫手。
上午十點,正值就診高峰,門診大廳里人頭攢動,叫號聲、詢問聲此起彼伏。志愿者小李敏銳地注意到一位神色焦急的小女孩在自助掛號機前徘徊,手指反復在屏幕上試探,卻始終沒有完成操作。小李快步上前,輕聲詢問:“小朋友,需要幫忙嗎?”原來,15歲的小妹妹因肚子痛,父母在外地打工無法陪同,只能獨自來醫院就診。面對復雜的自助設備,她既緊張又無助。小李一邊安撫小妹妹的情緒,一邊拿出便簽紙寫下操作步驟:“先選擇普通門診,再刷醫保卡……”每完成一步,都會耐心確認小美是否理解。掛號成功后,小李還貼心地為他指明了科室的方向,并叮囑:“如果有什么其他的問題也可以找穿紅色馬甲的哥哥姐姐!”她攥著掛號單,眼眶泛紅:“謝謝姐姐,要是沒有你幫忙,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除了幫助患者掛號,志愿者們還在各個崗位忙碌:在藥房窗口,志愿者小張正在逐一核對患者的藥品清單,用記號筆在藥盒上標注每日用量;在電梯口,志愿者老王主動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幫忙按樓層按鈕;在候診區,志愿者小陳為等待的患者遞上熱水,發放健康科普手冊。一位拄著拐杖的大爺感慨道:“我眼神不好,多虧志愿者一路帶著我,從掛號到檢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心里特別踏實!”
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卻極大地緩解了患者就醫過程中的焦慮和無助。一位從縣城趕來的患者表示:“醫院太大了,科室分布又復雜,要不是志愿者幫忙,我真不知道該去哪兒掛號、找科室,他們的服務讓我感到特別溫暖。”
此次志愿服務活動不僅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也為醫院的有序運轉提供了有力支持。志愿者們用真誠的態度和專業的服務,讓冰冷的醫療流程充滿溫度,充分展現了志愿服務在醫療領域的重要價值,更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注入了溫暖力量。
“護航就醫路,志愿踐初心”志愿活動新聞稿
7月1日下午,“志愿春風拂醫途,暖心服務解患憂”志愿服務活動在附屬醫院正式啟動。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為患者排憂解難,助力營造溫馨有序的就醫環境
下午2點半,門診大廳已排起長隊。志愿者小王站在咨詢臺前,一邊快速記錄患者需求,一邊有條不紊地解答疑問。一位拎著保溫桶的阿姨焦急詢問:“護士站說要去住院部補交押金,可我轉了兩圈都沒找到!”小王立即放下手中工作,不僅在紙上畫出清晰路線圖,還特別標注電梯出口方向。遇到聽力不佳的老人,她會提高音量、放慢語速,必要時用文字溝通;面對帶孩子的家長,她主動幫忙抱孩子,騰出家長的手填寫登記表。
在電梯口,志愿者老陳正引導患者有序進出。看到一位坐輪椅的患者被人群擋住,他立刻上前疏散通道,小心翼翼地將輪椅推進電梯,還細心調整角度避免碰撞。當發現一位拄拐杖的患者要去頂樓康復科,老陳擔心對方獨自前往不安全,主動申請離崗陪同,一路提醒臺階和拐角,直到把患者送到科室門口。
為幫助患者快速熟悉就醫流程,志愿者們精心準備了圖文并茂的《就醫指南》。在自助繳費區,志愿者小林注意到一位大爺對著手機屏幕發愁,原來他想用醫保支付卻操作失敗。小林蹲下身一步步指導:“您先打開這個APP,再點這里激活電子憑證……”為防止老人忘記,她還錄制了語音操作指南發送到老人手機。
“多虧這些志愿者,不然我在這么大的醫院里真要轉暈了!”獨自來復診的張奶奶握著志愿者的手連連道謝。另一位外地患者感慨:“第一次來這里看病,志愿者不僅幫我掛號,還教我怎么用電子病歷,服務太周到了!”
此次志愿服務活動不僅顯著提升了患者就醫效率,更收獲了無數點贊。志愿者們用耐心的解答、細致的引導和溫暖的陪伴,將復雜的就醫流程變得清晰順暢。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完善志愿服務體系,讓“志愿紅”成為醫院里最溫暖的風景線,切實為患者打造有溫度的就醫環境。
“志愿微光聚暖流,暖心服務助就醫”志愿活動新聞稿
為踐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醫者仁心映初心,志愿同行暖患心"活動,7月2日上午,志愿者們聚焦老年人數字服務需求,用"一對一"的細致指導,幫助銀發族跨越智能就醫的“數字鴻溝”。
活動當天,服務中心大廳內,紅色馬甲與銀發身影交織成溫暖畫面。“閨女,這個健康碼怎么調出來?”73歲的王大爺舉著手機,滿臉焦急。志愿者小李立即蹲下身子,握住老人顫抖的手:“您看,先長按這個微信圖標,再點開‘服務’......”。為加深記憶,她邊演示邊將步驟寫在便簽紙上,還特別用紅筆圈出關鍵步驟。考慮到老人老花眼嚴重,小李將手機字體調至最大號,又在‘健康碼出示’按鈕旁貼上熒光貼紙,“您下次打開,直接點這個亮亮的地方就行!”
在自助掛號機前,志愿者們同樣各出奇招。發現李奶奶反復點擊屏幕卻無法完成操作,志愿者小陳輕輕將設備角度調整到適合老人身高的位置,手把手教她刷醫保卡:“您聽,‘滴’的一聲就是成功了。”為避免老人混淆科室名稱,小陳還手繪了簡易樓層分布圖,用卡通圖案標注兒科、內科等常用科室。遇到使用老年機的趙爺爺,志愿者主動撥通其兒子電話,開啟三方通話,協助完成線上預約。
候診區里,志愿者們也沒閑著。他們將精心制作的《智能就醫手冊》分發給老人,圖文并茂地講解電子繳費、報告查詢等功能。針對聽力不好的老人,志愿者小張特意準備了便攜式擴音器;看到獨自就醫的孫奶奶記不住醫囑,志愿者便用手機錄下醫生講解,標注重點后發送到家屬微信。
“以前總怕用這些機器,現在有年輕人手把手教,心里踏實多了!”完成掛號的劉大爺笑得合不攏嘴。活動統計顯示,當天協助60余位老人完成智能就醫操作,自助設備使用率提升40%。
這些充滿巧思的服務舉措,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實際困難,更讓冰冷的電子設備化作傳遞溫暖的橋梁。志愿者們用專業與耐心,將復雜的智能程序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步驟,既提升了就醫效率,也守護了老年人的尊嚴,讓醫療服務在智能化浪潮中始終保有脈脈溫情。
“醫路志愿紅,服務暖人間”志愿活動新聞稿
7月3上午,“志愿領航就醫路,愛心服務顯擔當”志愿服務活動在醫院開展期間,志愿者們針對帶娃就醫家長的特殊需求,提供精準化服務,因為患者身邊的“貼心助手”
上午九點,兒科門診外早已排起長隊。三歲的樂樂因發燒哭鬧不止,年輕的媽媽李女士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翻找病歷本,急得滿頭大汗。志愿者小林見狀立刻上前,從隨身的帆布包里掏出印有卡通圖案的創可貼:“寶寶看,這是超級飛俠哦!貼在手上就不疼啦!”孩子被可愛的貼紙吸引,漸漸停止哭泣。小林順勢接過問診單,幫李女士填寫信息,還提醒:“您記得把孩子最近的飲食情況寫詳細些,方便醫生診斷。”
在蜿蜒的住院部走廊里,志愿者們儼然成了“行走的導航儀”。遇到抱著熟睡嬰兒的張爸爸,志愿者小陳主動接過厚重的育兒包,同時用手機查詢各科室實時人流量:“新生兒科現在人少些,咱們從側門電梯上去更快。”在自助繳費區,志愿者小王發現一位媽媽對著屏幕手足無措——因孩子突發驚厥,她慌亂中忘記了支付密碼。小王一邊輕聲安撫:“別著急,我陪您處理”,一邊聯系銀行客服,協助完成密碼重置。整個過程中,她還不時幫著照看哭鬧的孩子,讓家長能安心辦理業務。
候診區里,志愿者們同樣忙碌不停。他們為等待的家長遞上溫水和兒童繪本,用自制的醫療知識卡片講解退燒護理方法。看到獨自帶兩個孩子就醫的趙奶奶疲憊不堪,志愿者們不僅搬來折疊椅,還輪流照看孩子,讓老人能稍作休息。一位從鄉鎮趕來的家長感慨:“孩子突然生病,我急得六神無主,多虧志愿者幫忙掛號、找科室,還教我用手機查報告,太貼心了!”
活動期間,志愿者們累計協助200余個家庭完成就醫流程,幫助解決支付故障、路線指引等實際問題80余件。這些充滿溫度的服務細節,如同夏日里的陣陣清風,有效緩解了家長的焦慮。志愿者們用專業的流程指導和人性化關懷,將繁瑣的就醫過程變得清晰有序,不僅提升了就醫效率,更在緊張的醫療環境中注入了溫暖與安心,讓"志愿紅"成為守護醫患真情的最美底色。
團隊名稱:豫北醫學院助力就醫路,志愿暖人心
書院:精誠書院
隊長姓名:張孟 聯系方式:15136654840
通訊員:高思勤 聯系方式
作者:三下鄉網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