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鄭櫻 楊麗娜 陳琳)7月5日至9日,福建醫科大學藥學院“青藍弘藥續章,五色繪跡三明”本碩博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在學院黨委副書記林中青、學工辦主任兼團委書記莊瑩瑩的帶領下,奔赴三明市將樂、明溪、沙縣三地,開啟了一場以“追尋領袖足跡”為主線、“五色青春”為脈絡的精彩社會實踐之旅,為青春畫卷增添了絢麗而厚重的色彩。
圖為實踐隊在沙縣總醫院合影陳琳提供
“革命紅”鑄魂: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為民情懷 實踐隊來到將樂縣中央蘇區紀念館和三明市博物館“風展紅旗如畫”展廳。踏入紀念館和展廳,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如銹跡斑斑的武器、破舊卻意義非凡的文獻,它們靜默地訴說著往昔的艱辛與輝煌;一幅幅歷史影像,生動地展現了閩西北革命的崢嶸歷程,讓隊員們身臨其境。
在這里,隊員們深刻體悟到革命先輩們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尤其是蘇區軍民在艱苦條件下守護生命健康的感人事跡,如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救死扶傷的場景,深深觸動了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這堂生動的紅色思政課,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如同一顆種子,深深扎根在隊員們的心中。他們紛紛表示,要將這種理念轉化為“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堅定信仰,以及投身健康中國建設的不竭動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始終以人民的健康為己任。
“生態綠”潤心:追隨生態足跡,感悟思想偉力 將樂常口村,作為“兩山理論”的重要孕育地,成為了實踐隊追尋生態足跡的重要一站。當隊員們踏入這片土地,“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的醒目標語便映入眼簾,仿佛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深情呼喚。
漫步在金溪-常上湖生態示范區,清澈的碧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與周圍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這里科學治理的成效顯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宜居的生活環境,也為生態旅游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隊員們身臨其境,真切地感悟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磅礴偉力與深遠意義。這片綠水青山,如同一位無聲的導師,滋養了藥學青年守護家園、服務健康的初心,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類健康而努力的信念。
圖為實踐隊在“兩山”學堂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鐘薛松提供
“醫改紫”礪能:洞察改革前沿,激發專業使命 三明醫改,作為全國醫改的典范,一直是醫藥領域關注的焦點。實踐隊深入三明醫改核心醫療機構,親身體驗了一系列創新模式。“先診療后付費”的模式,讓患者不再為看病費用而擔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智慧藥房的運用,提高了藥品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C-DRG支付改革,則有效地控制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參訪南方制藥、海西聯合藥業等藥企的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前沿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深刻認識到醫藥科技創新是深化醫改、建設健康中國的核心引擎。藥學門診、“互聯網+藥學”等新型服務的出現,更是激發了隊員們的專業使命感。他們表示,通過追尋領袖足跡,深刻理解了醫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核心理念,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研究中,精研專業、勇于創新,用科技解決健康難題,為推動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實踐隊參觀沙縣區總醫院智慧藥房陳琳提供
圖為實踐隊參觀未來藥業陳琳提供
“振興金”力行:躬身田野鄉村,踐行藥學擔當 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實踐隊深入將樂縣萬安鎮綠豐農業基地,學習生態農業智慧。在這里,他們了解到如何通過科學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模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保障藥品原材料的質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隊員們不僅走進村舍社區,為老人、畬族同胞提供用藥咨詢與健康服務,還深入校園普及安全用藥知識,架起了一座健康橋梁。他們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為當地居民解答用藥疑問,提供合理的用藥建議,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此外,實踐隊還代表學院與綠豐農業、黃精種植基地成功簽約共建,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助力道地藥材發展。這一舉措,將藥學智慧注入鄉村振興,為推動鄉村經濟和醫藥產業的協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理學藍”啟智:傳承文脈精神,涵養求實匠心 將樂楊時紀念館,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底蘊。實踐隊走進這里,仿佛走進了一部活的歷史書。“程門立雪”的尊師典范,展現了古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師長的敬重;“格物致知”的求真精神,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追求科學真理。
這些千年文脈蘊含的尊師重道、致知力行的嚴謹品格,深深啟迪著隊員們。對于藥學專業的學子來說,這抹“理學藍”如同燈塔,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它激勵著藥學青年以執著求真的態度追求科學真理,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艱難,勇于探索;涵養科研匠心與文化自信,讓他們在面對復雜的科研問題時,能夠保持冷靜和專注,不斷追求卓越。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無疑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課”與生動的“專業實踐課”。隊員們通過追尋領袖足跡,深刻感悟思想偉力,實地考察國家戰略在基層的生動實踐,實現了思想淬煉、專業認知與責任擔當的深度融合。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力量,于綠水青山間感悟思想,在醫改前沿洞察方向,到田間地頭踐行服務,再到理學殿堂涵養精神,這場以“五色”為經緯的生動實踐,讓藥學學子們收獲頗豐。
他們將把所學所悟轉化為實際行動,以“仁心精研新藥、仁術服務基層”為準則,以“矢志推動醫藥創新、普惠健康民生”為目標,奮力投身健康中國偉業,在民族復興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中書寫藥學青年的時代答卷,為國家的醫藥事業發展和人民的健康福祉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