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高質量推進水網建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背景下,河南省鶴壁市、焦作市對于擬修建的水利工程進行前期準備。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前期可行性研究的實物調查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是工程的基石,為后續工程的規劃與實施奠定基礎。西安理工大學“豫水安瀾”社會實踐隊于暑期前往鶴壁焦作協助設計單位開展壩區移民調查工作。實踐隊進入水庫淹沒區的村民家中,挨家挨戶走訪,詢問并記錄人口數量、家庭結構等信息,測量房屋的面積、結構與層數,查看新舊程度和使用狀況,同步拍攝房屋內外照片以備后續核對,以及對房屋內無法搬遷的附屬物進行登記統計。通過實地調查,為水庫可行性研究提供數據支持,為壩區移民做好準備工作,踐行水利人的使命與擔當。
晨光中的"丈量者":用高精度數據記錄每一寸土地 七月中旬的豫北大地,暑氣蒸騰,在太行余脈與黃河故道交織的丘陵間,活躍著一群年輕的身影。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豫水安瀾"社會實踐隊的學子們,深入河南鶴壁、焦作兩地的壩區移民村落,開展了持續到月底的移民現狀調查。隊員們以自身為筆,以汗水為墨,在鶴壁的淇縣、焦作的修武,記錄移民房屋的每一寸數據,傾聽百姓心中的每一份期盼,讓水利學子的責任擔當在豫北大地上落地生根。
每日清晨,隊員們7點就要出發,背著紅外測距儀,白板,表格等,徒步
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村民家中。在轉移去下一個地方時,有時山路異常崎嶇難走,隊員們要手腳并用才能做到不掉隊并且走的穩。偶然抓住野草穩定身形,手掌被刺劃破,放在平日要貼個創可貼的創口,大家也只是翻過手掌一看,吹一吹或者隨手一抹,隨后若無其事的繼續前行。
進入村民家中,隊員們不僅要幫助專業人員使用紅外測距測量,也要隨時應對村民們的情況。由于深入山區,在家留守多為老人,他們有人一開始沒明白實踐隊的來意,態度就會很不友好,隊員們又要大聲且耐心的解釋來意,“您好,我們是中水北方設計院的,我們今天來是要……”,有時話語中帶著無奈,但大家都沒有抱怨,而是默默做著自己的事情。
每天結束,其實也就完成十幾戶統計,頂著三四十度的高溫,隊員們的衣服都是汗水浸濕曬干,曬干再浸濕,可看著手中精準記錄的數據,那沾滿汗水的數字和文字,大家都覺得很值。
烈日下的"民情錄音機":用真心溫度收錄百姓心聲 實踐隊除了測量任務外,探訪民情也是一大工作內容。在有些隊員測量時,剩下的人就打開錄音,拿上筆記本,開始蹲在村民家中或田間地頭,詢問他們對庫區移民的看法和移民后的生活需求和意見。
“這是我們家老院子了,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也有親人葬在這片地方了,確實是不太想走的。”,有老人這樣說到,“不過響應號召嘛,在這建水庫,也是為了大家,為了造福更多的人,何況搬遷條件也挺不錯”。
在壩區移民調研中,實踐隊始終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用心傾聽搬遷群眾的心聲。隊員們和村民們聊了很多,從安置房的質量,配套與位置,到就業崗位的安置,對接與技能培訓,從子女入學的問題到老人就醫的問題,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群眾的切身感受,隊員們都一一記錄和解釋。壩區移民調查其實就是讓移民群眾在搬得出的基礎上,真正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讓政策的溫度直抵人心,讓發展的成果切實惠及每一個家庭。大家最終也都明白,丈量房屋前,要先丈量民心。
暮色中的“統計者”:統計精確數據,關心民生福祉 每天晚上,回到住宿的酒店后,隊員們顧不上一天的疲憊,便又積極投入內業整理工作,大家將白天收集到的數據錄入excel表格,再將記錄的備注對應填入,核對照片是否清晰,并對照片進行分類整理和標注,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房間的燈光經常深夜還亮著。如果遇到有疑問的地方,隊員們會及時向工程負責人請教,力求做到每一個數據都有跡可循,每一個記錄都真實可靠。錄入數據時很少有人說話,基本只有鍵盤敲擊聲與筆尖劃過紙張的輕響,因為大家都清楚,一個錯漏的數字、一個偏差的小數點,都會給后續工作埋下隱患。
青春答卷上的"水利印記":在實踐中讀懂民生 實踐還未結束時,隊員們的皮膚就已不復之前的白潤光潔,但每個人的本子和紙上都記得滿滿當當。正所謂,紅外測距儀能精準到毫米,卻量不出院落中那一棵棵老樹在村民心中的分量;紙筆和錄音能清晰記錄訴求,卻錄不完壩區移民對新生活的憧憬。我們水利人的尺子,既要量土地,更要量民心。而這段始于測量數據、歸于百姓心聲的旅程,讓西安理工大學“豫水安瀾”社會實踐隊的的水利學子們深刻理解:水利工程從來不是冰冷的鋼筋混凝土,而是連接著萬家燈火的溫暖紐帶。這段實踐經歷也讓隊員們明白,在建設水利工程時,不僅要計算壩體的抗壓強度,更要考量移民的幸福指數;不僅要標注渠道的輸水流量,更要關注百姓的生活質量。
結語
從陜西到河南,從學校到山村,實踐隊用腳步證明:青春的意義,在于將書本里的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能力,將課程所學的精度延伸到民生需求的維度。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在水利民生的沃土上,以青春之我,播撒責任的種子,收獲成長的果實。未來,實踐隊隊員們都立志根植于水利事業的沃土,為高質量推進國家水網建設和國家水利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