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13:00,浮光志愿小分隊實踐團成員在重慶江津區珞璜玉觀社區集結完畢,一場融合紅色教育與普法實踐的志愿行動正式拉開帷幕。成員們齊聚后,迅速投入到前期籌備工作中,大家各司其職,有的整理實踐所需的普法宣傳資料,有的檢查安全防護物資,現場忙碌而有序,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對此次活動的期待與熱情。
活動伊始,隊長依據前期精心策劃的方案,充分結合成員的專業特長與個人優勢,進行了精準的分工。明確設置了宣傳委員、安全委員、實踐執行委員等崗位,并詳細闡述了各崗位的職責。宣傳委員主要負責活動全程的影像記錄,包括拍攝照片、錄制視頻等,同時還要對收集到的素材進行整理,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進行內容傳播,讓更多人了解此次活動的意義與進展;安全委員承擔著保障物資供應的重要職責,要確保實踐過程中所需的飲用水、藥品、宣傳物料等物資充足,同時時刻關注成員的行程安全,制定應急預案,防范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實踐執行委員則聚焦于后續普法宣傳、社區服務等具體工作的落地,提前與社區溝通協調,確定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確保各項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圖為隊長在進行工作的分工 黃智慧供圖)
過程中,隊長細致講解任務要點與協作要求,解答大家疑問,強調團隊配合,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2025年7月7日下午14:00,在完成了緊張有序的任務分配后,實踐團踏上了前往聶榮臻元帥紀念館的參觀之旅。這座坐落在江津區幾江街道鼎山大道 386 號的紀念館,外觀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它不僅承載著聶榮臻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更見證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程。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國家一級博物館,這里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人前來參觀學習
走進聶榮臻元帥紀念館,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歷史的風云在展陳中徐徐舒展。館內的展陳精心布置,通過豐富的歷史照片、珍貴的文物、生動的場景復原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現了聶榮臻元帥的生平事跡。成員們放慢腳步,駐足于一張張泛黃的歷史照片前,照片中,聶榮臻元帥或在戰場上指揮若定,或在實驗室里潛心研究,或與群眾親切交談,每一個瞬間都仿佛在訴說著那段不平凡的歷史。成員們駐足于泛黃的歷史照片前,凝視著布滿歲月痕跡的文物,那些鐫刻在時光深處的革命故事,通過沉浸式參觀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精神共鳴。當聽到聶帥在戰火紛飛中堅守“科學救國”的信念時,青年志愿者們眼中閃爍的不僅是淚光,更是對理想信念的深刻體悟。
“這次參觀不是終點,而是傳承的起點。”隊長在參觀時堅定地說。小分隊成員們達成共識:要將聶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轉化為新時代志愿服務的生動實踐。從社區關愛到科普宣傳,從助老扶困到紅色傳承,他們正策劃“紅色基因+青春志愿”系列行動,讓聶帥精神在服務民生中煥發時代光彩。青春的誓言在紀念館穹頂下回響,年輕的身影已奔赴新的征程。這支年輕的志愿者隊伍,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紅色基因的傳承,不僅是歷史的回望,更是向著民族復興偉業奮進的鏗鏘腳步。
(圖為實踐團在紀念館合照 譚俊杰供圖)
通訊員:譚俊杰、黃智慧、陳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