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2025年7月6日,山西大同大學計算機與網絡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解碼云岡古韻,賡續紅色薪火“社會實踐隊一行人,走進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岡石窟,開展了一場以” 探源云岡、守護石窟“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學術調研、志愿服務、科普宣講等形式,探索新時代石窟保護與文化振興的協同路徑。

走進云岡石窟,53個洞窟、9.7萬余尊造像次第展開,宛如一部立體的北魏百科全書。第6窟的中心塔柱雕滿佛傳故事,繁復精美的浮雕將釋迦牟尼的生平娓娓道來,工匠以刀為筆,在堅硬的巖石上勾勒出細膩的人間煙火。曇曜五窟的巨型佛像頂天立地,主佛高鼻深目、衣袂飛揚,既有印度犍陀羅藝術的雄渾,又融入中原文化的含蓄,生動展現了北魏時期“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的宏大氣魄。

除此之外,實踐團隊還參觀了云岡院史館。云岡院史館是云岡石窟景區內的重要文化設施,旨在展示和傳播云岡石窟的悠久歷史、文化價值和保護修復工作。通過文物展示、圖文資料、多媒體演示等方式使創新技術與歷史古跡巧妙融合。云岡院史館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云岡石窟及其背后故事的平臺,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了云岡石窟悠久的歷史,以及當時艱難的發掘工作。

云岡石窟不僅是大同的文化地標,更是中華文明饋贈世界的藝術瑰寶。當我們凝視石壁上斑駁的佛像,觸摸歷史留下的溫度,便肩負起傳承的使命。“讓千年石窟在青春守望中熠熠生輝。”作為新時代青年,讓我們攜手同行,以匠心守護千年佛光,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守望者與傳播者,讓云岡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讓這份鐫刻在石頭上的文明永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