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成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筑夢鄉野實踐隊”赴成都市金堂縣白果街道高云社區,探索該社區賀書記鏡頭里的致富密碼,總結該社區火熱出圈的寶貴經驗,踐行青年為中國是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時代使命。
高云社區是金堂縣的黨建模范社區,在賀書記帶領下通過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社區曾主任負責社區日常的群眾工作,實踐團隊在曾主任的帶領下首先參觀了社區大院里的日常工作,有陳設于大院一樓大廳的辦公區域,社保、黨務、教育等辦公點無屏障的展示在眾人面前,人們可以隨時看到辦公人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實踐隊在曾主任帶領下參觀了社區開放式辦公區和助農直播間。該直播間雖小卻創下銷售1.5萬件農產品、盈利超30萬元的佳績。曾主任介紹成功秘訣:一是銷售人員要有對農產品的深度了解,對流量的敏感把握,對買家的真誠服務。接著,曾主任拿出手機展示了負責該工作的賀書記的銷售視頻,視頻中書記總是一副滑稽又熱心的模樣為大家展示著一件件農產品,有時候會逗得人開懷大笑,事后又會令人感到他的細致入微。所以,這第一秘訣就是要以熱心真誠的態度去面對新媒體,運用新媒體,讓新媒體為助農直播的工作服務。
曾主任指出第二個成功秘訣在于“混合式種植”。混合式種植”又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既指有機蔬菜與水果的立體種植模式,第二層含義則是社區管營銷,農戶管種植的運營模式。農產品滯銷、薄銷是農民難以靠農業致富的“老大難”問題,高云社區黨委就是在賀書記的帶領下運用自媒體賬號銷售農產品解決了這一問題,營銷所得將全部歸為農戶所有,社區通過自媒體銷售農產品,收益全歸農戶,既解決了滯銷問題,又增強了農戶信心,提高了農業收入。
在觀摩途中,團隊向曾主任提出來該村的問題——如何在流量不可控,買家不固定的情況下把住源源不斷的客源?面對該疑問,曾主任回應:一是靠自身能力吸引流量,二是提升農產品品質,三是聯合經銷商穩定銷售渠道。她強調,社區不走“網紅帶貨”的捷徑或惡意引流的歪路,而是探索一條可持續的“新媒體+鄉村振興”綠色發展之路。
學習了該社區致富的經驗,團隊成員深刻的領悟了2024年,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深遠用意。這些政策支持,鼓勵了賀書記等一眾基層工作者邁開步子,放手去干。賀書記團隊通過高質量短視頻展示鄉村新貌,降低參與門檻,重構產銷關系,形成“數字賦能—經濟增值—社會資本積累”的良性循環。未來,團隊將持續研究這一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可行路徑。
在未來,團隊將持續觀察和研究賀書記團隊的短視頻助農之路。通過線上(觀看討論賀書記的短時頻)和線下(實地多次走訪)結合的方式,分析新媒體技術與助農的內在邏輯,為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路徑。
作者:謝青宴
來源:成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筑夢鄉野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