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滁州學院體育學院張鑫哲團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進滁州市博物館、藕塘烈士陵園和中原局第二次會議舊址,以“穿梭城市紅色坐標,編制基因傳承網”為主題,通過實地走訪、史料研習、宣講互動等形式,沉浸式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讓革命精神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實踐首日,團隊成員踏入滁州市博物館“紅色滁州”專題展廳。泛黃的革命文獻、銹跡斑斑的武器裝備、生動的場景復原,將滁州地區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的崢嶸歲月娓娓道來。講解員指著展柜中的《皖東抗日根據地斗爭紀實》手稿介紹:“這份文獻詳細記錄了劉少奇、張云逸等革命先輩在滁州領導軍民抗戰的歷史,是研究紅色文化的重要物證。”團隊成員通過拍攝文物細節、研讀相關史料、為紅色基因傳承研究積累重要史料素材。
“沒想到滁州在抗戰時期是重要的戰略支點!”實踐團成員小王同志在參觀后感嘆。展廳內,中原局第二次會議的沙盤模型和歷史影像,讓大家直觀感受到1939年會議召開時“統一思想、部署抗日”的重大意義,進一步理解了紅色基因在城市發展中的精神紐帶作用更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抗日英烈的偉大精神。
在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藕塘烈士陵園,實踐團舉行莊嚴的祭掃儀式。24米高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全體成員敬獻花籃、默哀致敬,在英雄的烈士陵園前敬嘆2500余名烈士浴血皖東的英雄事跡。“無名烈士墓群里,許多戰士犧牲時不到20歲,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處處豐碑,英雄回首,無悔人生短亦長”英烈們短暫的英雄生命卻書寫了千年不朽的英雄光輝。在這座英雄光輝的紀念碑前小組成員深受觸動。
隨后,團隊分組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在紀念塔、新四軍紀念館等地進行紅色故事宣講并收集革命文獻編寫紅色故事集。讓紅色基因深入讀者內心以文字傳播革命精神讓偉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實踐最后一站,團隊來到中原局第二次會議舊址。這座始建于清末的四合院,青磚灰瓦間依然留存著當年會議的歷史溫度。通過復原陳列的桌椅、油燈和電報機,成員們仿佛看到劉少奇、項英等領導人在此分析抗戰形勢、制定戰略方針的場景。舊址管理員展示的會議記錄手稿復印件顯示:“會議明確了華中抗戰的戰略方向,為新四軍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紅色坐標不僅是歷史印記,更是新時代奮斗的精神密碼。”實踐團指導老師在現場教學時強調。團隊成員圍繞“如何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展開研討,提出制作以學院為中心的紅色研學路線、開發紅色主題文獻集等創新方案,計劃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助力地方文化傳播的實際行動。
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通過串聯滁州三大紅色地標,構建起“實地走訪—史料挖掘—數字傳承—創新實踐”的完整鏈條。正如實踐團負責人所言:“我們希望通過青年視角,將散落的紅色坐標編織成網,讓革命精神真正融入時代血脈,煥發新的生機。”未來,實踐團還將走進滁州市中小學校園,開展紅色故事宣講,讓紅色基因代代哲相傳。
作者:張鑫哲
來源:滁州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