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更是鄉村振興的“軟實力”。為響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號召,青島科技大學“語”你同行志愿服務團于7月31日至8月8日,在云南香格里拉和山東青島兩地同步開展推廣普通話主題實踐活動。團隊以“推廣標準普通話,架起城鄉連心橋”為核心,通過趣味互動、文化浸潤、實踐體驗等多元形式,讓普通話成為傳承文化、賦能成長、連接城鄉的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語”力。
青島分隊:文化科技共融,讓普通話扎根成長沃土
青島分隊以李滄區旭東社區為陣地,聚焦新市民子女的語言成長需求,打造“趣味普通話+文化科技”的特色推廣模式,讓規范表達的種子在實踐中生根發芽。“句子接龍”“你描述我來猜”等游戲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打破語言隔閡,共讀《大唐長安城》時,志愿者將歷史知識與發音糾正巧妙結合,通過生動點撥讓孩子們快速掌握發音規,助力孩子們化身“長安小導游”。
同時以“實踐育人”為主線,以普通話為媒介,串聯起文化傳承與科技探索。非遺體驗課上,學生親手制作云肩,書法書簽上的鄉規民約短句成為規范用字的鮮活教材;共讀《天使雕像》時,志愿者引導孩子邊讀邊用普通話分享感悟,讓閱讀與表達自然融合。科技制作課上,涂鴉機器人編程、3D全息投影儀實驗激發探索欲,“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科普課則用通俗語言講解專業術語,讓科學知識在標準表達中更易理解。國防教育課上,紅色歌謠傳唱與“童聲頌祖國”音頻錄制,讓愛國情懷在清晰的誓言中扎根;結營時的流沙畫制作與規范字簽名,更讓“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的理念深植心間。
香格里拉分隊:自然創意聯動,讓普通話點亮鄉土夢想
香格里拉分隊則立足當地自然與文化特色,將普通話推廣與鄉土體驗、創造力培養相結合,讓規范語言在雪山草原間傳遞成長力量。
繞口令比賽中,“四是四,十是十”的清脆的發音回蕩在教室;“你描述我來猜”游戲里,藏族小朋友用普通話講述“家鄉的青稞酒”,漢族小朋友迅速搶答,語言互動讓不同民族的孩子越走越近。志愿者通過耐心糾正發音、鼓勵大膽表達,幫助孩子們克服語言羞澀,愛上用普通話交流。
香格里拉分隊的課程緊扣“自然與成長”主題,讓普通話在動手實踐中自然滲透。粘土美食坊里,孩子們揉捏出形態各異的“水果”,邊做邊用普通話描述作品;自然教育課帶學生走進山野,采集花草石頭制作手作,“這是格桑花,象征幸福”的分享,讓鄉土記憶在規范表達中更鮮活。扭扭棒小花束制作、創意塑料袋繪畫活動,讓孩子們用普通話介紹“變廢為寶”的思路;戶外美術課上,草原雪山成為靈感源泉,孩子們用語言描述創作想法;國防教育課借抗戰故事喚醒責任意識,鏗鏘誓言在標準發音中更顯堅定。
兩地共振:云端架起連心橋,讓普通話跨越山海
青島與香格里拉雖相隔千里,卻通過“云端聯動”讓普通話成為連接兩地的情感紐帶,讓不同地域的孩子在語言互動中看見彼此的世界。
“經典詠流傳”誦讀會上,兩地孩子隔空接力《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與“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呼應,讓普通話的韻律在隔空呼應中更加鮮明。“家鄉云推介”活動溫情滿滿,青島孩子舉著手繪的家鄉圖景,用普通話細數“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海濱風情;香格里拉孩子指著雪山草原的照片,認真介紹“這是我們的青稞田,成熟時像鋪了金色的毯子”。屏幕兩端,不同的鄉音被同一種語言梳理得清晰動人,普通話成了讓兩地孩子看見彼此世界的窗口。
結語:語通心通,共繪鄉村振興畫卷
9天的實踐中,青島科技大學“語”你同行志愿服務團在兩地開展活動20余場,覆蓋學生300余人次。從青島的非遺體驗到香格里拉的家鄉講解,從科技實驗中的術語發音到國防教育中的誓言表達,普通話始終是串聯文化傳承、知識學習、城鄉交流的核心紐帶。
志愿者們表示,推廣普通話不是簡單的語言教學,而是通過“語言+”模式,讓新市民子女和鄉村孩子在掌握溝通工具的同時,增強文化認同與發展自信。未來,團隊將持續深耕兩地,讓普通話成為鄉村振興的“催化劑”,助力更多孩子用清晰的話語講好家鄉故事,用開放的心態擁抱廣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