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學子走進電力企業調研紀實
導語:
為深入貫徹落實“雙碳”戰略,積極響應河海大學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青春三下鄉”號召,河海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職劃“碳”究寧-鎮-溧實習實踐團圍繞碳減排、電力行業基層崗位運行及大學生職業發展方向等主題,走進南瑞繼保、沙河抽水蓄能電站兩家能源單位開展實地調研與專題采訪,深入了解行業脈絡,探索綠色發展的中國方案,為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實踐樣本。
一、訪企問道,走近“雙碳”落地實踐
為加深對“雙碳”戰略在電力行業具體實踐的認識,6月28日,職劃“碳”究寧-鎮-溧實習實踐團首先來到了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河海大學校友、研究院保護平臺所部門經理朱長銀與電網保護所副經理徐天樂熱情接待,帶領團隊參觀公司發展陳列館,并介紹了南瑞繼保在智能化電網、繼電保護裝置研發等方面的技術成果。
在兩位校友的陪同下,團隊深入生產車間實地參觀,了解企業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流程,從零部件裝配到調試檢測,一線技術人員的高效協作與標準化操作流程令成員們印象深刻。座談環節中,校友領導們圍繞就業形勢、碳排放政策對電力行業的影響等話題進行經驗分享,鼓勵團隊成員們主動參與到國家戰略的實施中,增強專業信心、明確職業方向。

實踐團成員進入生產車間實地考察
緊接著,團隊于6月30日前往位于江蘇省溧陽市的江蘇省沙河抽水蓄能電站,開展第二階段調研。黨群工作部主任文艷彬及主任助理謝晨茜介紹了電站建設背景與運行機制,講述了抽水蓄能電站如何作為電力系統的“充電寶”,實現電能的錯峰儲存與調節,為電網運行安全提供保障。隨后,在運行部值長盧躍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佩戴安全頭盔,進入發電機房與控制中心,深入了解設備運行原理、巡檢制度及值班安排。在采訪值班人員過程中,團隊不僅切身體會到一線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責任感,也深刻認識到電氣專業在國家能源轉型中的現實意義。

實踐團隊深入電站內部進行調研
二、對話基層,描摹電力崗位真實圖景
“只有真正走到現場,才能看到書本之外的世界。”這是團隊成員在實地調研后最真切的感悟。在南瑞繼保的生產車間,大家看到高度集成化的模塊組裝和嚴密的質檢工序,從軟件測試到終端封裝,每一個流程都凝聚著自動化電力系統的精密邏輯。在沙河抽蓄電站,成員們踏入山體內部電站控制機房,親眼見證抽水系統如何應對不同時段負荷調節,實現清潔能源的儲能利用,切實感受到電網穩定背后無數電力工程師默默的堅守。
此外,團隊將重心延伸至“人”本身,通過與值班技術人員、校友工程師的訪談交流,了解崗位職責、職業發展路徑、所需素質能力及崗位挑戰。在采訪中,多位受訪者提到:“在雙碳背景下,電力行業不僅是保障國計民生的核心行業,更成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關鍵力量。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這一行,共同創造低碳未來。”
團隊成員表示,通過跟崗觀察、技術交流與現場訪談,不僅增強了對專業的熱愛,也更加明確了自身未來的努力方向,為日后的實習就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隊員向電站工作人員進行采訪
三、多維聯動,構建“知行合一”育人閉環
實踐過程中,團隊堅持“理論+實踐+傳播”的三位一體工作路徑。一方面,依托河海大學與實踐單位的良好合作基礎,完成現場調研、資料收集與問卷分析等實地任務;另一方面,借助團隊成員各自優勢開展影像采集、人物采訪、宣傳報道等多維度信息整合工作。
目前,團隊已完成兩個單位的調研任務,正在開展公眾號推文撰寫、簡報提交、階段性視頻剪輯和主流媒體投稿工作。同時,實踐團初步建立自媒體宣傳矩陣,積極在“小紅書”“B站”“青春能電”公眾號等平臺發布內容,用青年視角講述綠色電力故事。接下來的時間里,團隊還將陸續前往國網鎮江供電公司與南京赫曦電氣有限公司,并在返校后籌備校內宣講會和面向新生的專業認知普及活動,推動成果“入腦、入心、入行”。
四、青春為筆,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電氣答卷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一場時代的接力賽,青年既是參與者、也是推動者。作為扎根能源電力專業的河海學子,實踐團隊成員們以腳步丈量行業,以行動書寫擔當。在問卷調查中,他們關注同齡人對專業發展的理解;在企業訪談中,他們探尋崗位背后的責任與挑戰;在鏡頭之下,他們記錄奮斗者的身影,將真實的基層實踐轉化為可傳播的生動案例。
接下來的日程中,職劃“碳”究寧-鎮-溧實習實踐團將繼續以更高的熱情投入調研工作,完成后期影像剪輯、成果歸檔、校內宣講等任務。在這個燥熱的夏天,他們用青春的能量回應“雙碳”目標的召喚,傳遞出新時代青年對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念與深情投入。
“碳”路漫漫,信念如光;勇往“職”前,方可致遠!


實踐團成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