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至7月4日,滁州學院“博物志之先鋒隊”六名成員赴滁州市博物館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由隊長吳超帶領,隊員許夏雨荷、夏雨薇、徐干、王佳慧、方晨星參與,通過講解導覽、互動體驗等形式,向市民及游客宣傳滁州歷史文化,助力地方文化傳播。
清晨的滁州市博物館剛開館,已有不少游客在門口排隊。身穿統一文化衫的“博物志之先鋒隊”成員迅速進入狀態,許夏雨荷和夏雨薇站在展廳入口處,為參觀者分發博物館打卡卡片,圖上標注了館內打卡地點以及鎮館之寶。一位帶著孩子的家長接過卡片,笑著說:“這種形式的打卡更加有意義,比起手機拍攝留戀更加記憶猶新。”
圖1為隊員許夏雨荷向游客打卡蓋章
在“滁州古代文明”展廳,徐干和王佳慧正為一批中學生進行義務講解。他們結合文物背后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滁州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發展歷程。當講到宋代歐陽修與滁州的淵源時,學生們紛紛駐足提問,徐干則借助展柜中的《醉翁亭記》拓片,進一步展開互動問答。
圖2為徐干、王佳慧為中學生講解歐陽修歷史故事
除了常規講解,團隊還設計了文化體驗環節。在博物館活動區,吳超帶領游客參與“仿古拓印”活動,演示如何將碑刻文字拓印到宣紙上。一位老人嘗試后感慨:“年輕時見過這門手藝,現在很少人做了,你們讓老東西‘活’過來了。”活動期間,團隊共接待游客300余人次,發放文化宣傳冊200余份。
圖3團隊合影
為鞏固活動成果,定期配送流動展覽、社教課程和數字資源;與市農業農村局共建“農耕文化實踐站”,打造“農忙時節送技術、農閑時節送文化”的常態化服務模式。博物館館長陳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三下鄉’為起點,持續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讓博物館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糧倉’和‘精神加油站’。”
文化潤鄉土,振興正當時。滁州市博物館“三下鄉”系列活動把文化的種子播撒在皖東大地,用歷史的光芒照亮鄉村振興的前行之路,為打造“醉美滁州”貢獻了博物館力量。
滁州市博物館社教部負責人表示,大學生志愿者的加入為場館注入了活力,他們的創新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本土文化。
撰稿:吳超
攝影:夏雨薇、王佳慧、方晨星
團隊負責人: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