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青年志愿者走出家門、走進社區、邁入鄉村、奉獻基層,以實際行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展示自我、豐富生活、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為響應時代號召,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紅醫映皖,醫路興鄉”實踐團隊,在6月28日至29日走進六安市霍山縣科技館,以“醫學科普+文化傳承”雙輪驅動,為鄉村和社區兒童打造“急救防護課堂”“人體科學實驗室”“非遺武術工坊”三大沉浸式體驗場景,讓科學與傳統在情景體驗中綻放光芒。
“童”學急救護平安,實踐演練筑防線
“如果看到小伙伴溺水,能不能直接跳下水救人?”“不對!要先找大人幫忙!”活動現場,身著白大褂的“紅醫小講師”們用童趣滿滿的互動問答,拉開急救科普的序幕。團隊成員手持仿真人體模型,通過“理論講解+模擬演示+實操考核”三步教學法,將心肺復蘇的“黃金4分鐘”、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剪刀石頭布”口訣轉化為孩子們易懂的肢體語言。同時團隊邀請孩子們上臺進行實際操作體驗,當三年級的孟樂樂成功在模擬人上完成胸外按壓時,圍觀的孩子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除了急救技能,團隊成員還向孩子們普及了健康生活小常識,如七步洗手方法、合理飲食、預防溺水的重要性等,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探人體微觀世界,解生命科學密碼
在人體科學展區,一副可拆解骨骼模型成為“明星教具”。團隊成員王曉菲輕輕轉動模型的肩關節,向孩子們演示:“就像積木搭城堡,我們的206塊骨頭互相連接,才能跑能跳。”活動現場,通過骨骼模型展示,隊員們深入淺出地介紹骨骼支撐的原理,還組織孩子們在實踐中認識人體骨架結構。團隊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探索人體微觀世界,激發他們對生命科學的興趣,為科學啟蒙播下種子。
武韻五禽展活力,非遺傳承潤童心
“虎視眈眈,爪如鋼鉤!”科普與急救教學結束后,五禽戲和武術表演將活動推向高潮。團隊成員身著素色練功服,隨著古典音樂響起,一招一式盡顯傳統功法魅力。虎戲中,成員們弓步俯身,雙手如利爪前撲,雙目圓睜模仿猛虎撲食的凌厲;鹿戲時,單腳獨立,雙手交替擺動,仿佛林間小鹿輕盈跳躍。除了豐富的知識科普與技能教學,實踐團隊還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趣味游戲,讓小朋友們在歡樂的氛圍中鍛煉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從急救技能學習到人體奧秘探索,從傳統武術展演到紅醫精神傳承,“紅醫映皖,醫路興鄉”團隊三下鄉活動豐富而深刻。此次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醫學與文化的大門,更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堅定了“以醫報國、服務人民”的信念。團隊負責人馬鑫怡表示:“當看到孩子們用剛學會的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模仿五禽戲動作時,我們真正理解了‘三下鄉’的意義——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用醫學溫度點燃我們未來的火種。”接下來,團隊將繼續開展“紅醫科普鄉村行”系列活動,通過建立長效機制,讓健康理念與科學精神在鄉村沃土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