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品璋 孫士淇/文 孫士淇 王相與/圖2025年8月1日,資環學院赴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綠色發展調研團深度對話植物染研學創始人李金豹(豹哥),解碼非遺技藝與鄉村振興的共生密碼。作為CETV《七彩龍娃》欄目指導老師,李金豹以"祖傳技藝+現代創新"的雙軌模式,在南泥灣這片紅色熱土上勾勒出傳統工藝復興的壯美畫卷。
破界:古法新用的傳承密碼“通過植物染,我們可以讓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更真切得接觸到大自然。”面對調研團成員,李金豹展示其獨創的創業理念。從985高校高材生到研學游創業者,李金豹在機緣巧合下了解到藍染,從此開啟了與“自然”相伴的創業之路。李金豹在閑置窯洞中構建起全國首個紅色染織工坊聚落,不僅復原了359旅戰士用黑格蘭樹根染制軍裝的歷史技藝,更挖掘出黃芩染、杏仁染等失傳工藝,讓都市青年在扎染體驗中觸摸歷史溫度,用靛藍染布串聯起大生產運動的紡車聲與現代直播間的流量密碼,最終在傳統與創新的交織中,走出一條“非遺活化+紅色賦能”的鄉村振興突圍之路。
共生:工坊聚落的振興實踐在李金豹的推動下,南泥灣植物染工坊與紅色染織歷史博物館構建起文化生態閉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創新模式,將千年非遺技藝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能。他帶領村民種植本土染料植物,傳授縫紉扎染技藝,產品經電商平臺銷往全國,2025年預計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67萬元。更值得關注的是,李金豹將祖傳技藝與現代工具結合,獨創出傳統植物染教學體系——自2022年春季開設專題班以來,已培養百余名學員,復原出黑格蘭染軍裝、黃芩染等失傳工藝。2025年7月,南泥灣村首屆“紅色巧娘”選拔賽激勵了更多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多位村民用靛藍染布講述紅色故事,讓大生產運動的紡車聲在直播間里重新回響。
鑄魂:紅色文脈的現代轉譯李金豹創新性地將現代科技與網絡傳播深度融合,構建了"非遺活化+數字賦能"的鄉村振興新范式:以電商平臺為基石創建"云上染坊"項目,通過系統化的技術培訓與收益分紅機制,有效激活了村民的新媒體創作潛能,在短視頻制作、直播帶貨等領域形成全民參與的傳播矩陣。這種模式不僅讓南泥灣精神在互聯網空間獲得極大關注,更通過持續輸出正能量文化內容,構建起“技術賦能創作-內容傳播文化-收益反哺發展”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提升的同頻共振,帶領全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