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 孫士淇/文 孫士淇 王相與/圖2025年8月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學院赴陜西省延安市南泥灣綠色發展調研團的成員們,懷揣著對鄉村生態產業發展的濃厚興趣,走進了南泥灣村的植物染料工坊,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此行旨在通過實地參觀與深入交流,探究傳統技藝在現代綠色農業中的創新實踐。
步入工坊,調研團成員立刻被一種獨特的氛圍所包圍。空氣中彌漫著植物根莖葉花蒸煮后散發的自然清香,與城市工業氣息截然不同。在工坊創始人李金豹(豹哥)的親自引導下,隊員們沿著生產流程開始了細致的參觀。他們首先目睹了原料區的景象:分門別類堆放著從當地山林、田地收集來的板藍根、核桃皮、茜草等植物原料,其中不少是農業生產的副產品或廢棄物。

圖 1 團隊成員實地感受植物原料
移步至染料提取區,幾口冒著熱氣的大鍋正在熬煮植物原料。隊員們認真觀察了工人如何通過控制水溫、時長等關鍵參數,將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充分萃取出來,最終形成色澤濃郁、安全環保的染液。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在這里化繁為簡,回歸到對大自然資源本真的運用。隨后,在染色工作區,調研團成員們駐足良久。他們看到潔白的棉麻布料被浸入不同植物染液中,經過反復浸染、氧化,逐漸呈現出層次豐富、柔和持久的自然色彩——靛藍的深邃、赭石的沉穩、姜黃的溫暖,每一抹色彩都講述著自然的故事。工人們嫻熟的手法和對色彩的精準把握,令隊員們印象深刻。

圖 2 染色后的布料
參觀過程中,隊員們積極提問,與豹哥就原料的可持續獲取、染色工藝的標準化控制、染液殘留物的生態化處理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即時交流。豹哥詳細解答了工坊如何依托南泥灣豐富的生物資源,建立本地化的原料供應鏈,如何在傳承古法基礎上改進工藝提升效率,以及如何對生產廢水進行簡單有效的生態凈化處理,確保整個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最小沖擊。他強調,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是工坊立足和發展的根本。

圖 3 團隊成員與工坊創始人豹哥訪談
此次深入工坊的參觀活動,為調研團成員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課堂。他們不僅親眼見證了植物染料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轉化過程,感受到了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態理念的完美結合,更深刻理解了“綠色發展”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具體內涵和可行路徑。調研團成員們表示,這種立足本土資源、尊重生態環境、創造經濟價值的“小而美”產業模式,為資源環境專業服務鄉村綠色轉型提供了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啟發,激勵他們將所學知識投入到未來服務鄉村生態振興的廣闊天地中去。

圖 4 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