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老屋文化價值助力鄉村振興,美寶星火實踐團在行動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為鄉村發展指明方向。在時代的浪潮中,老屋作為鄉村的歷史見證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情感記憶,其保護與利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5年8月2日,濱州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美寶星火實踐團開展“三下鄉”實踐行動,深入萊陽萬第鎮儒林泊村、水口村、南張夼村,聚焦傳統老屋的探尋與保護,以實際行動響應文化遺產保護號召,為賡續鄉村文脈貢獻青春力量。

儒林泊村:觸摸紅色記憶與百年文脈

儒林泊村始建于明代,清代文化鼎盛,科舉人才輩出,清末改名彰顯文風昌盛,近代成為萊陽革命據點,如今是省級傳統古村落,保留50余座百年老屋,融合紅色文化發展文旅、民宿等新業態。

實踐團師生在儒林泊村開啟了村史學習與老屋調研之行。錯落有致的老屋、緩緩流淌的上古泉水,訴說著村子的故事。隊員們跟隨講解員參觀村史館,聆聽老屋和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觀察老屋的建筑風格與構造。“一門三英烈”等感人事跡讓隊員們深切體會到老屋蘊含的歷史價值和革命精神,被深厚的文脈與英烈精神深深觸動。
水口村:紅色基因與武術精神的交融

水口村建于明洪武年間,因河入五龍河口得名。這里是膠東革命搖籃,1928年李伯顏在此組建膠東最早縣委;同時也是地蹚拳重要發源地,第七代傳人宋青春將其引入校園,讓紅色基因與武術精神續寫傳承新篇。

實踐團師生在水口村聆聽村史講解,走進老屋感受紅色記憶與歲月沉淀。他們與地蹚拳傳人宋老師交流,觀看其與徒弟的地蹚拳展示,隊伍中會武術的同學也參與互動,深切體會到傳統武術的魅力。
白楊樹下的宣講:讓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在萬第鎮政府和水口村村委的支持下,實踐團的同學們在水口村白楊樹下開展了一場熱鬧的宣講活動。隊員們先給鄉親們分發自制的古村落保護宣傳冊,彩色圖畫和通俗文字吸引大家認真翻閱。

宣講時,團隊結合當地古村落特色,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闡述保護老屋的價值,解讀山東省和煙臺市關于老屋保護和認定的政策條文,還分享了外地成功案例。現場笑聲不斷,反響熱烈,不少村民表示,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更懂得自家村落的珍貴。
南張夼村:山水間的古村新活力

南張夼村明末清初由張姓建村,因地處山夼且居南得名。村莊四周山巒環繞,3000多個石磨盤遍布村內,青石板路蜿蜒,穿村小河蓮花朵朵,田園風光宜人。戰爭時期,眾多青年參軍,英雄事跡留下紅色印記;如今,村莊大力發展鄉村民俗游,讓古村煥發新活力。

實踐團師生在南張夼村漫步,欣賞荷花綻放的秀麗景致,觀察特色農家樂的老屋外觀建筑,感受傳統民居的獨特風貌。他們還走進農耕文化展覽館,透過老物件領略村民過往的生活風貌與精神追求,加深了對古村文化的理解。
此次萊陽之行,美寶星火實踐團深入三個村落,通過調研與宣講,為老屋保護和文脈傳承貢獻了青春力量。實踐團師生深刻認識到,老屋是鄉村的根脈,保護老屋就是守護鄉村的歷史和文化;鄉村振興是時代的使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展望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關注老屋保護,投身鄉村振興事業,這些老屋將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千年文脈也將永續流淌,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