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國生態日(8月15日)主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河北科技大學“誼”啟未來團隊——一支由大學一年級及二年級學生以及來自剛果(金)的留學生構成的科研團隊,近日在滹沱河藁城區河段成功實施了自主研發的“無人監測船”第五次實地試驗。團隊以“誼”為名,寓意中外青年攜手共進,用科技創新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青春力量。
技術創新賦能生態監測,響應國家戰略需求 本無人監測船項目緊密遵循國家生態文明思想中“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核心理念,針對傳統水環境監測過程中人力成本高昂、采樣效率低下等問題,利用智能化技術手段,實現了水樣和底泥樣本的自動化采集以及數據的即時傳輸。試驗中,船只續航能力與采水、采泥系統穩定性均達設計標準,為構建“天空地水”一體化生態監測網絡提供了輕量化技術方案。正如國家在2025年全國生態日座談會上強調的“以綠色發展方式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團隊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創新,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監測方式在復雜水域難以深入作業的難題,還積極投身于國際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引領著國際生態監測技術的發展方向。
跨文化協作凝聚青春力量,踐行全球生態責任 團隊中來自剛果(金)的留學生KambaleMughanda(中文名:李子鑫)參與多語言數據交互模塊設計,使設備具備國際化應用潛力,這與《2025年綠色發展報告》中“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倡議高度契合。項目從立項到試驗階段,歷時兩年,成員利用課余時間攻克船體動力優化、采樣精度控制等難題,生動詮釋了“人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者”的全民行動理念。此次跨文化合作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融合,更展現了青年一代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戰略任務的共同擔當。
從實驗室走向實踐場,書寫青年環保答卷 此次試驗的成功,標志著項目從理論研發邁向應用轉化階段,為落實國家“深化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基層創新樣本。正如全國生態日主題活動所倡導的“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誼”啟未來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守護綠水青山,既是時代使命,也是青春責任。
作者:梁澤璇、鄭冀蒙、高曦喆
來源:河北科技大學“誼”啟未來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