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碧遙/文 袁藝、魏路珈/圖
2025年8月22日,晨光初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星火湘傳-資環學院赴湖南實踐團的隊員們已整裝待發。每個人都滿懷激情,踏上這片紅色熱土,期待在有限的時間內,探尋鄉村振興的無限潛力。團隊深入水果種植基地,走訪農戶家庭,通過實地訪談,系統調研紅色文化資源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應,特別關注其在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具體成效。
圖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星火湘傳-資環學院赴湖南實踐團合影
紅色文旅帶動產業升級
實踐團首先走進韶山生態水果種植示范基地。該基地依托韶山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體驗式采摘,實現了"紅色引流+綠色變現"的良性循環。在與種植區當地果農的交流中了解到,韶山依托紅色文化的旅游業顯著推動了當地農業的蓬勃發展。此外,借助現代農業技術的支持,當地生態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均得到了有效保障。過去他們的水果主要依賴傳統銷售渠道,往往面臨著銷售不穩定、價格波動大等問題。但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游客被吸引到韶山,不僅帶動了當地的餐飲、住宿業,也讓他們的水果有了更廣闊的市場。游客們在參觀完紅色景點后,往往會選擇到種植基地體驗采摘樂趣,品嘗新鮮水果,這極大地促進了水果的銷售,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隊員們詳細記錄了基地采用的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現代農業技術,并重點調研了紅色文旅對農產品品牌價值的提升作用。"游客因為紅色之旅認識我們的產品,又因為產品質量成為回頭客,"負責人補充道。
圖二 實踐團員在水果種植基地與果農交流
圖三 實踐團成員在水果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調研
紅色資源惠及民生改善
隨后,實踐團分組走訪了韶山村的幾戶農戶。隊員們采訪調研注意到,當地通過紅色旅游實現增收的農戶在村里很普遍。在過去幾年,農戶的收入也在逐步提高,生活質量也得到改善。實踐團通過結構化的訪談,詳細記錄了農戶在經營農家樂、銷售特色農產品、參與旅游服務等方面的具體收益和發展需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紅色文旅發展為留守婦女和老年人提供了導游、保潔、手工藝制作等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該村去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不斷地突破。這些收益有效反哺了民生改善。實踐團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村里已新建了標準化衛生室和老年活動中心。此外,道路修建、路燈安裝等基礎設施也在持續完善中。
圖四 實踐團成員采訪當地農民
實踐收獲與未來展望
通過此次實踐,隊員們不僅加深了對紅色文旅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認識,還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實踐經驗。隊員郭同學感慨道:“這次調研讓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既要傳承紅色基因,又要創新產業發展。”我們要將專業知識應用于鄉村實踐。實踐團后續將提出適用于巷子口鎮的“紅色文旅+特色農業”發展方案,并與當地政府建立合作機制,推動實踐成果的轉化。我們實踐團將繼續追尋紅色足跡,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讓青春在服務鄉村建設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