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兒童感受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與精神世界的豐富。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童韻傳承•劇啟新章”兒童劇實踐隊的《百鳥朝鳳》兒童劇巡演,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傳遞,更是一場精心為幼兒設計的審美啟蒙盛宴。項目通過挖掘和融入中華傳統美學元素,將舞臺轉化為一個流動的、立體的美學課堂,讓孩子們在觀演與互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提升其審美素養。

(圖為隊員們彩排現場 瞿雨璇 供圖)
中華傳統美學講究“意境”、“氣韻”與“和諧”,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百鳥朝鳳》的舞臺上得到了具象而生動的表達。在視覺美學上,團隊煞費苦心。鳳凰與百鳥的服裝設計并非追求華麗的堆砌,而是借鑒了傳統工筆畫中的色彩搭配與紋樣圖案,力求展現東方審美中的典雅與精致。舞臺布景可能簡約,但一樹一木、一石一景的布置都講究布局與留白,營造出中國古典藝術特有的意境之美,讓孩子直觀感受到不同于西方卡通風格的東方韻味。

(圖為演出現場 瞿雨璇 供圖)
在動作美學上,演員的表演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程式化動作的精華,并進行了兒童化的改良。鳳凰的舉止端莊雍容,百鳥的動作活潑靈動,這些經過提煉和美化的肢體語言,成為一種獨特的“身體敘事”,向孩子們傳遞著中國式表達的含蓄與寫意之美。
更重要的是,審美教育的過程并非被動的觀看,而是主動的創造。在“制作愛心樹”環節,孩子們親手觸摸各種材料的質感,自主選擇色彩進行搭配,設計屬于自己的那片“樹葉”,這本身就是一項藝術創作活動。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構圖、感受色彩、表達情感,審美能力與創造潛能得以激發。

(圖為互動環節 瞿雨璇 供圖)
兒童劇是開展幼兒審美教育的絕佳平臺,它通過綜合的藝術手段,將傳統的、經典的美學元素轉化為兒童可感知、可理解、可參與的審美對象,有效地在幼兒期奠定了其東方審美趣味的基礎,培養了他們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這對于其未來形成良好的文化品位與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ㄍㄓ崋T 瞿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