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林學院“紅旅逐夢”實踐團隊“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為核心主題,于8月12日至27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民主街道工號樓社區及指定鄉村實踐基地,開展了一場為期16天的沉浸式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用青春腳步串聯起紅色文化傳承與鄉村發展賦能的實踐脈絡,書寫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實踐伊始,為筑牢紅色思想根基,學子們首先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在展區內,泛黃的革命文獻、帶著歲月痕跡的斑駁實物靜靜陳列,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隨著講解員的深情講述,革命先輩們在戰火中浴血奮戰、為民族解放事業無私奉獻的故事緩緩鋪展,讓在場學子深受觸動。在莊嚴肅穆的革命紀念碑前,大家整齊列隊、肅立鞠躬,以此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這一刻,學子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血脈的信念在心中愈發堅定。
隨后,實踐團繼續深入紅色基地的革命文物展區。老舊的軍裝雖已褪去光澤,卻依舊能讓人聯想到戰士們沖鋒陷陣的身影;銹跡斑斑的武器雖早已失去鋒芒,卻仿佛還能聽見當年戰場上的吶喊。這些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文物,無聲訴說著先輩們的奮斗歷程。緊接著,大家共同觀看了紅色主題紀錄片,屏幕上重現的崢嶸歲月、先烈們的英勇壯舉,讓學子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精神的力量在每個人的心中激蕩,進一步堅定了大家以行動踐行初心的決心。
帶著紅色精神的深刻洗禮,實踐團將實踐重心轉向鄉村,深入田間地頭與基層一線,探尋鄉村農業發展現狀。在鄉村田野間,學子們主動與農戶拉起家常,詳細詢問水稻、蔬菜等主要農作物的種植周期、施肥用藥方法、日常管理技巧以及實際收成情況,認真記錄下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需求。同時,他們還實地查看了當地引進的智能灌溉設備,仔細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使用效果及推廣情況,親身感受現代農業技術為鄉村農業生產帶來的便捷與高效。此外,實踐團還專程走訪了村級農業合作社,與合作社負責人深入交流,全面了解農產品從采摘、加工、包裝到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完整運作模式,在見證鄉村農業發展新面貌的同時,也清晰梳理出當地農業發展面臨的銷售渠道單一、品牌影響力不足等現實問題。
8月22日至24日,實踐團在鄉村實踐基地的長廊內開展了心得交流與方案研討活動。彼時,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在地面灑下斑駁的光影,為這場熱烈的討論增添了幾分溫馨。隊員們圍坐在一起,圍繞“幸福生活從何而來”這一話題輪流發言,有人結合紅色基地的所見所聞,分享對革命先輩奮斗精神的感悟;有人聯系鄉村調研的經歷,暢談對鄉村發展的思考。大家各抒己見,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觀點在探討中逐漸凝聚共識。最終,團隊一致認為,要將實踐中的感動與感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把革命精神融入學習與生活,更要運用專業知識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基于前期扎實的調研成果與團隊達成的共識,實踐團迅速進入農業發展方案的撰寫階段。團隊成員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長分工協作,有人負責整理調研數據、分析當地農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有人專注于研究現代農業技術,探索品種改良的可行路徑;有人則結合當下電商發展趨勢,設計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新型銷售模式。經過反復討論與修改完善,一份以 “智慧種植 電商拓銷” 為核心的鄉村農業發展方案最終定稿。方案完成后,實踐團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開展宣講活動,面向當地農戶詳細解讀方案內容。宣講中,他們運用具體案例演示、直觀數據對比的方式,清晰展現方案在提升農作物產量、拓寬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并耐心解答農戶提出的疑問,為鄉村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思路與動能。
實踐后期,為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走進群眾生活,實踐團返回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民主街道工號樓社區,精心籌備并開展了線下紅色文化宣講活動。活動前,隊員們提前布置場地,懸掛紅色主題橫幅、擺放革命歷史圖片展架,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宣講過程中,他們先是通過播放精心剪輯的紅色短視頻,帶領社區居民重溫紅色故事;隨后,結合帶來的革命文物復刻道具,生動講述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讓紅色歷史更加鮮活可感。在互動環節,實踐團還設計了 “紅色知識問答” 游戲,題目涵蓋黨史、革命故事等內容,居民們積極參與、踴躍搶答,現場氛圍熱烈高漲。活動最后,隊員們還向參與居民發放了黨史學習小手冊,讓紅色文化能夠持續浸潤居民生活,進一步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
此次 “紅旅逐夢”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林學院的學子們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錘煉了品格、提升了認知,更讓他們將專業知識與鄉村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這段充實而有意義的實踐經歷,將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激勵著他們在未來繼續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