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名為“巴山育夢海醫同行”的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四川省西部山區,圓滿完成了為期五天的“山海之約”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助力鄉村振興、服務西部大開發、促進民族團結,以勞動教育為基礎,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項目,將知識、健康和關愛送達基層,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團隊成員制作的介紹海報)
初心如磐:多維課堂助學育人,播種夢想與希望 實踐團來到小金縣美沃鄉小學將“扶智”與“扶志”相結合,精心設計“助學育人”系列課程。在健康知識普及方面,隊員們發揮醫學專業特長,借助宣傳卡片為當地孩童帶來了生動的健康宣講、規范的心肺復蘇(CPR)實操展示以及有趣的人體解剖知識小課堂,極大提升了孩子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時,實踐團緊扣紅色主題,通過舉辦紅色故事會、紅歌學唱等活動,在交流學習與孩子們一同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針對聞訊而來的當地高中生,隊員們還開設了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會,耐心解答關于大學生活、專業選擇的疑惑,用自己的經歷為他們架起一座通往更廣闊世界的橋梁,播種下求知的夢想。
(圖為團隊成員教授課程。孫藝恬 供圖)
腳踏實地:田野勞動踐行真知,感受泥土與汗水 為深刻體會勞動的價值,實踐團成員們走進頭道村的田間,開展了“田野勞動”體驗。在當地農民的指導下,隊員們下地認識果蔬,親手采摘青蘋果、挖掘土豆、掰收玉米,參與松茸采摘交易。汗水浸透了衣衫,但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通過親身體驗農耕的艱辛與喜悅,同學們真正理解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深刻含義,上了一堂最生動的勞動教育課。
(圖為團隊成員幫忙采摘小金蘋果。孫藝恬 供圖)
薪火相傳:重走長征路憶初心,砥礪奮進新征程 在“紅色文旅”環節,實踐團成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重走了部分長征路,并在達維會師紀念碑進行打卡。在紀念碑下,隊員們聆聽微黨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深刻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這趟紅色之旅不僅是一次歷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禮,激勵著隊員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圖為實踐團前往紅軍會師遺址參觀。趙梓含 供圖)
深入基層:走訪調研聽民聲,把脈鄉村發展癥結 活動期間,實踐團還深入開展了“走訪調研”工作。隊員們采訪了頭道村村民、村支書一家和果農,與他們促膝長談,詳細詢問生活質量的變化、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當前面臨的主要現實困境等。通過面對面交流,團隊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為后續撰寫調研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鄉村振興建議奠定了堅實基礎,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圖為實踐團采訪村民、村支書、果農。孫藝恬 供圖)
隨后實踐團輾轉來到了金川玫瑰基地一線參觀學習,感受種植地、加工廠、產品銷售地一體化建設,深切感悟到現代農業科技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蓬勃活力,進一步堅定了將專業知識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信念與決心。
反響熱烈:山海相連情意濃,實踐收獲碩果豐 此次“山海之約”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反響和良好的育人效果。當地孩童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了解了許多實用的健康知識,家長們紛紛表示贊賞。實踐團深入基層、務實求真的作風贏得了村民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高度評價。
此外,實踐團的成員們還自發創立了“巴山育夢海醫同行”的抖音官方賬號,借助新媒體平臺優勢為本次活動注入全新宣傳動能。該舉措有效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通過短視頻形式生動展現活動亮點,顯著提升傳播效率與公眾參與度,為擴大活動影響力增添重要助力。
對于實踐團成員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服務西部的奉獻之旅,更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淬煉之旅。高海拔的環境、遙遠的路途沒有阻擋他們的步伐,同學們在服務中奉獻了知識,在勞動中錘煉了品格,在調研中了解了鄉情,深刻體會到了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他們用腳步丈量巴蜀大地,用實干踐行青春誓言,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貢獻了屬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趙梓含
圖:孫藝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