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生產力的不斷革新進步,生態環境面臨的壓力與威脅亦與日俱增。因此,踐行高質量發展路徑,充分落實“雙碳”戰略已然是發展大勢。為了更好地把握區域碳收支動態,為“雙碳”戰略的全面落地建言獻策,蘇州科技大學地理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碳”路“縣”行實踐團隊,依托專業與學科優勢,聚焦江蘇省縣域碳收支情況,進行科學核算與補償分區研究。
階段一:夯實理論基礎,繪制縣域碳圖
實踐以理論為先導。團隊先對國家及江蘇省相關政策、國內外碳收支前沿研究文獻進行梳理收集,筑牢理論框架。隨后,針對研究區開展碳排放現狀綜合調查,以獲取分析所需數據。
考慮到研究區范圍較大,團隊制定了“三線并行,數據輔助,廣泛調研”的思路:“三線并行”即按照蘇南、蘇中、蘇北進行地理分區,結合成員家鄉分布同步推進調研;“數據輔助”通過網站獲取信息,輔助線下調研提升科學性;“廣泛調研”則力求覆蓋城鄉、多年齡段及多崗位,確保數據的全面與科學。經匯總調研結果,團隊初步掌握研究區碳排放現狀,明確了深入核算的方向。
圖 1 團隊成員進行鄉村調研 圖 2 團隊成員進行鄉村調研
圖 3 團隊成員進行城鎮調研 圖 4 團隊成員進行城鎮調研
團隊將相關調研結果進行匯總后,已初步掌握研究區的碳排放現狀,明確了后續開展深入核算任務的方向。
階段二:云端匯數江蘇,聚焦多維碳情
在現狀調研完畢后,團隊開始進行具體核算的任務。團隊參考相關科學研究文獻,選取相應的核算模型并進行系統分類,實現精確核算。最終得出研究區的碳排放與碳吸收結果,并通過修正后得出關鍵的碳補償數據。之后依據碳補償核算結果選取相應指標,借助熵權—TOPSIS法評價模型完成縣域碳補償分區的劃分標準。
圖 5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核算任務 圖 6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核算任務
階段三:凝練核算成果,啟航零碳未來
基礎的核算結果與分區標準確定后,團隊將利用專業優勢,實現核算結果分析與核算指標分析,并通過可視化形式展現分析結果。同時對碳補償類型分區與碳補償管理類型分區進行明確劃分后進行組合分析,為建立江蘇省縣域碳補償機制提供理論參考。
圖 7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可視化分析 圖 8 團隊成員正在進行可視化分析
圖 9 通過騰訊會議商討實踐研究內容
實踐心得:
通過此次實踐,團隊成員深刻體悟到“雙碳”目標不僅是國家層面宏觀戰略,更是落地民生的縣域行動。“碳”路“縣”行團隊的腳步不會停下,將持續落實綠色實踐,為高質量發展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圖 10 實踐團隊合照 圖 11 實踐團隊合照
圖 12 實踐團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