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AI與生物技術賦能傳統工藝的路徑,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價值,7月11日至8月11日,西北工業大學生命學院相關實踐隊在陜西寶雞、西安及廣東深圳三地,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暑期社會實踐,以專業力量為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圖為實踐隊員在陜西省考古博物館前合照 王靜雯供圖
實踐隊首站抵達西安后,實踐隊聚焦“生物技術+傳統工藝”融合。在醫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隊員們了解生物制劑研發全流程,學習技術轉化與質控經驗,為傳統工藝升級找借鑒。陜西科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調研更具啟發:生物合成技術替代傳統化學工藝,讓過氧乙酸消毒劑純度提升、污染減半;企業“每周與西工大研討”的校企機制,及聯合研發的“煥清”系列產品,為產學研融合提供范例。文化場館調研同樣扎實: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中心內,剪紙、鳳翔泥塑等展品,讓隊員們感受先民智慧與現代生命科學的呼應;在陜西考古博物館,隊員們從仰韶陶器、秦陵石磬等文物中,探尋傳統工藝智慧,借殘留物分析技術感受傳統與現代科學的對話,明晰文物是工藝密碼的“活態檔案”;西安市扁鵲紀念館里,隊員們與館方交流中醫藥活態傳承,提出“虛擬扁鵲”互動系統、文創開發等建議,用專業助力傳統醫學傳播。
圖為科菱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向隊員講解研發流程 趙張陽供圖
作為周秦文明發祥地,寶雞是實踐隊探源傳統工藝的第二站。走進陜西岐山天緣食品有限公司,隊員們開啟“醋文化溯源”:老作坊里,西周“醯”文化到現代食醋產業的三千年脈絡清晰呈現;現代化廠區內,智能傳感器與“泥抹墻、磚鋪底”非遺規制深度融合,讓大家見證傳統工藝的科技升級。在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續渣發酵”古法與智能溫濕度監測共存,“數據+經驗”的質控模式,既守“酒海陳藏”精髓,又顯現代技術嚴謹。實踐隊還探訪陜西紫光辰濟藥業,聆聽《六必令》祖訓,座談古方現代化路徑,參觀炮制車間與檢測室,見證百年國藥的守正創新。此外,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院的何尊、(亻朕)匜等文物,讓隊員們領略青銅鑄造巔峰技藝。
圖為西鳳酒集團技術部主任向實踐隊員講解酒品種類 左紫怡供圖
最后實踐隊到達深圳,在深圳理工大學,隊員們備戰合成生物競賽,打磨“AI+生物技術賦能傳統工藝”成果,最終隊員們憑扎實研究獲銀獎。在深圳市科技館,隊員們通過智能科技、綠色能源等展區,思考科技與傳統工藝的更多融合可能;深圳市版畫村從傳統村落向文創園區的轉型,為非遺文創開發提供參考。最后,華大基因研究院的調研讓隊員們了解基因技術在傳統藥材研究中的應用,為實踐畫上圓滿句號。
圖為隊員們在觀仰觀瀾版畫村客家古建筑 吳睿琦供圖
從西安探源到寶雞賦能,再到深圳交流,實踐隊足跡覆蓋三地。隊員們以專業視角挖掘傳統工藝精髓,見證科技為傳統產業注入的活力,更明晰創新路徑。未來,團隊將深化產學研對接,聚焦“古方現代化”“非遺數智化”,持續探索科技與文化融合模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貢獻青春力量。
文字:趙張陽 武藝哲 崔頌淼 呂佳航
圖片:王靜雯 吳睿琦 左紫怡
責任編輯:高源 王軍
審核:萬海東 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