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美育發展,7月2日至7月6日,在指導教師湯重、顧婷婷的帶領下,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赴銀屏鎮“銀屏鄉韻,美育普及”鄉村美育推廣實踐團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參觀學習、支教服務和趣味游園會等形式,深入挖掘鄉村美育資源,探索美育普及新路徑,為鄉村文化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實地調研,探訪三瓜
三瓜公社,鄉野尋美。7月2日上午,實踐團一行前往三瓜公社進行實地調研。三瓜公社作為鄉村振興的典范,以其獨特的鄉村風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實踐團的目光。成員們深入村落,與當地村民交流,了解鄉村美育的現狀和需求,探尋鄉村美育與地方文化、經濟發展的結合點。通過調研,實踐團成員對鄉村美育的內涵和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后續的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
參觀學習,浸潤文化
環巢湖館,文化拾遺。7月2日晚,實踐團來到巢湖學院環巢湖文化館進行參觀學習。文化館內陳列著豐富的環巢湖地區歷史文物和非遺文化展品,成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深入了解了環巢湖地區的文化傳承和藝術瑰寶。通過參觀,實踐團成員感受到美育文化的深厚底蘊,增強了文化自信,也為后續的美育推廣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博物致知,史海泛舟
巢湖博物,歷史探源。7月3日,實踐團前往巢湖博物館進行參觀。博物館內展示了巢湖地區的歷史變遷、民俗風情和藝術成就,成員們在參觀過程中,對巢湖地區的文化脈絡和美育資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過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交流,實踐團成員學習了博物館在美育普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為后續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支撐。
再訪三勝,細嗅芬芳
三勝村里,美育花開。7月4日,實踐團再次來到銀屏鎮三勝村,開展鄉村美育專項調研。成員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對美育的認知、需求和期望。調研發現,鄉村地區對美育有著迫切的需求,但受限于資源和師資,美育普及面臨諸多挑戰。實踐團成員認真記錄調研結果,為后續的美育推廣活動提供了精準的方向。
愛心支教,情暖童心
愛心學校,非遺傳承。7月5日,實踐團在銀屏鎮三勝村愛心學校開展支教活動。支教內容豐富多彩,涵蓋了巢湖民歌、巢湖非遺中的美術卵石畫、紙箋加工技藝、打蓮湘、手工剪紙等傳統藝術形式,還特別設置了鄉村美育課程。在支教過程中,實踐團成員耐心指導,悉心傳授技藝,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和創造。支教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美育的種子。
非遺游園,妙趣橫生
拾趣非遺,雅集游園。7月6日下午,實踐團在銀屏鎮三勝村舉辦“拾趣非遺”游園會,共設置了七項子活動,分為德育區、智育區、體育區和美育區四個區域。在德育區,孩子們在“巧手百捶坊”親手制作養生錘,體驗傳統手工藝的樂趣,培養專注力和耐心。在智育區,“古韻拓春秋”和“燈謎解心齋”吸引了眾多孩子參與。他們拓印古老紋樣,破解趣味燈謎,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鍛煉思維。體育區的“飛羽貫壺亭”和“毽舞風云擂”熱鬧非凡。孩子們體驗古人投壺的雅趣,或是加入踢毽子的歡樂比拼,現場歡聲笑語不斷。美育區的“流螢點扇閣”和“摶土幻形館”則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孩子們親手繪制漆扇,捏制泥人,讓普通的材料在巧手下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游園會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在體驗中感受美育的樂趣,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銀屏鄉韻,美育普及”鄉村美育推廣實踐團通過實地調研、參觀學習、支教服務和趣味游園會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鄉村美育資源,探索美育普及新路徑。實踐團成員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堅定了文化自信,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鄉村文化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文/張海、湯重 圖/張雨超 初審/左勁中 終審/胡傳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