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師生們帶著對基層的熱忱,組成多支“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安徽多個鄉村地區。他們以中醫藥知識為利器,以服務群眾為目標,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中醫藥文化的種子在基層生根發芽。
“大媽,您平時睡眠怎么樣?我給您把把脈看看。”在滁州市定遠縣吳圩鎮,安徽中醫藥大學的義診團隊剛一擺開陣勢,就圍來了不少村民。團隊里的中醫專業師生們耐心地為每位村民問診,詳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結合中醫理論給出調理建議。針對農村地區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關節炎等慢性病,師生們不僅現場進行針灸、推拿等理療,還編寫了通俗易懂的《農村常見慢性病中醫調理手冊》,里面詳細介紹了食療方、穴位按摩方法等。“我這老腰疼好多年了,剛才同學給我按了按,舒服多了!”村民王大爺高興地說。
在安慶市潛山市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安徽中醫藥大學的“科技支農隊”正忙碌著。師生們仔細查看天麻、茯苓等中藥材的生長情況,不時與種植戶交流,解答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片天麻的種植密度有點大,會影響通風,容易引發病害。”團隊中的藥學專家指著一片天麻田說道,并當場示范如何合理調整種植密度。同時,師生們還向種植戶推廣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介紹了病蟲害綠色防控方法,幫助他們提高中藥材的品質和產量。為了拓寬中藥材的銷售渠道,團隊還邀請了電商平臺的工作人員,為種植戶開展電商培訓,教他們如何在網上銷售中藥材。“有了高校的技術支持,又學會了網上賣貨,我們種藥材更有信心了!”種植戶們紛紛表示。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個是什么嗎?它叫金銀花,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消炎退腫。”在六安市霍山縣的一所鄉村小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的“文化宣講隊”正在給孩子們上中醫藥文化課。隊員們通過展示中藥材標本、講述中醫藥典故、教唱中醫藥兒歌等形式,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中醫藥文化。在互動環節,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積極參與中藥材辨認游戲,現場氣氛十分活躍。此外,團隊還在學校設立了“中醫藥角”,擺放了中藥材標本和中醫藥書籍,供孩子們課后學習。“通過這些活動,希望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中醫藥文化的種子,讓中醫藥文化代代相傳。”團隊負責人說。
此次“三下鄉”活動,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師生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醫藥人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不僅為鄉村群眾送去了健康和實惠,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中醫藥力量。學校表示,將繼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常態化開展“三下鄉”活動,讓中醫藥之花在鄉村沃土上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