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王大樓中學安徽工程大學“志·青春”支教隊王大樓中學支教紀實:十載堅守,以愛筑夢
電)(通訊員:周科宇,任夏楠)
一場由安徽工程大學“志青春”公益支教團隊精心策劃的文藝匯演,近日在王大樓中學圓滿落幕。這場匯演不僅是對支教學生們?yōu)槠谝粋€月支教生活的成果展示,更是他們與當?shù)睾⒆觽児餐幙椀囊粓鑫幕⒀纾瑸檫@段充滿意義的支教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圖為安徽工程大學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團隊與學生集體合照。(張子俊·供圖)
十年堅守:專業(yè)賦能鄉(xiāng)村教育
十載春秋,安徽工程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志·青春”支教團始終秉持“用專業(yè)所長服務(wù)鄉(xiāng)村教育”的初心,通過“基礎(chǔ)學科+特色課程”模式,為鄉(xiāng)村兒童提供知識傳授與藝術(shù)啟蒙的雙重滋養(yǎng)。今年,9名青年志愿者在王大樓村開展“志·青春”公益課堂,用知識與陪伴為孩子們編織了充實而溫暖的成長時光。截至目前,團隊已累計派出127名志愿者,足跡遍布多個鄉(xiāng)村地區(qū),惠及學生超2000人。
圖為安徽工程大學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團隊于王大樓中學門口與校長合影。(張子俊·供圖)
多元教學:激發(fā)潛能,點亮心燈
支教期間,團隊根據(jù)當?shù)貙W生實際情況,制定了涵蓋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基礎(chǔ)學科的教學計劃,同時增設(shè)音樂、美術(shù)、體育、形體及視野擴展等特色課程。課堂上,形體老師周科宇在王大樓中學進行模特教學,他從基礎(chǔ)站姿起步,運用動物模仿(比如學小天鵝抬頭)、趣味走步游戲,輔以簡單的表情管理練習,讓孩子們在玩耍中找到身體的平衡感,課堂積極性十分高漲。英語老師任夏楠通過主題式情境活動強化學習,比如模擬餐廳點單練習食物相關(guān)詞匯和句型,結(jié)合小組競賽游戲鞏固對話,使學生的日常用語表達流暢度提升近四成。課后,志愿者主動與孩子們談心交流,成為他們信賴的“大哥哥、大姐姐”。“姐姐,明天還能教我們畫太空嗎?”孩子們的提問聲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圖為安徽工程大學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團隊在教學的照片。(張子俊,周科宇·供圖)
文藝匯演:自信綻放,共筑未來
為給孩子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支教團隊策劃了這場文藝匯演。從節(jié)目選定到排練指導,志愿者們傾注心血: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長設(shè)計角色,手把手教授動作與臺詞。起初羞澀的孩子們,在志愿者鼓勵下逐漸自信。匯演當天,100余名村民和家長到場觀看。開場樂《茍活之重生》以童真歌聲傳遞希望,走秀節(jié)目《青春步伐》中孩子們邁出青春步伐,合唱《明天會更好》旋律悠揚,支教團隊的“科學實驗秀”則通過趣味實驗重現(xiàn)支教點滴,引發(fā)陣陣掌聲。手語展示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將課堂所學化作創(chuàng)意表演,贏得滿堂喝彩。
圖為王大樓中學文藝匯演的花絮照片(張子俊,周科宇·供圖)
雙向成長:責任與擔當?shù)?/strong>踐行
此次支教不僅讓孩子們收獲知識,更讓他們變得自信開朗。“謝謝你們能來,這么熱的天!真好!小孩都變積極了!”家長孫奶奶感慨,道出了教育帶來的改變。而對志愿者而言,這段經(jīng)歷亦是成長的饋贈。“孩子們把自己種的蔬菜塞進我包里,還叮囑‘老師要記得我們’,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教育原是用真心換真心的牽掛。”“志·青春”團隊隊員周科宇的這番話,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支教“以真誠相待,便會收獲真誠”的溫暖本質(zhì)。
圖為安徽工程大學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團隊隊員任夏楠于辦公室和學生交流。(張子俊·供圖)
展望未來:探索“專業(yè)+公益”新路徑
展望未來,“志·青春”團隊計劃持續(xù)深化“專業(yè)實踐+公益服務(wù)”模式,通過開設(shè)藝術(shù)療愈課程、推進鄉(xiāng)村教育數(shù)據(jù)庫建設(shè)等創(chuàng)新舉措,讓更多兒童在豐富的體驗中觸摸到成長的多樣可能,擁有更廣闊的人生視野。“我們傳遞的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更是讓孩子們敢于追夢的勇氣。”帶隊教師陳倩的感慨,道出了團隊的教育理想。
圖為安徽工程大學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團隊于王大樓中學門口與校長合影。(張子俊·供圖)(圖/文:張子俊、周科宇、任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