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非遺傳承新路徑,播撒文化薪火,7月5日至20日,我院浙江非遺公益課堂創新實踐團隊與傳承人生態研究團隊奔赴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圍繞茶、酒、飲食及金石文化,開展調研與公益實踐。

首先,團隊走訪了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西泠印社、紹興黃酒博物館、瑞安非物質遺產館、縉云燒餅總部等地,實地體驗了中國茶藝、黃酒釀造、金石篆刻、甌窯燒制、縉云燒餅制作等非遺技藝,并采訪這些技藝傳承人,記錄非遺技藝口述史,研究傳承人的堅守歷程。
在中國茶葉博物館,成員們跟隨AI講解員,系統學習了西湖龍井從種植到飲品的全過程,在黃酒之鄉紹興,了解了黃酒的起源、釀造工藝等,在西泠印社從隨處可見的金石篆刻作品中感受古今的藝術交融。
在縉云燒餅總部,成員們深入了解到縉云燒餅的歷史文化以及燒餅的種類,除了經典的梅干菜鮮肉餡,更新牛肉餡、蛋黃餡等創新口味,并開發了豐富的燒餅主題文創產品。在政府支持和傳承人努力下,非遺文化積極融入新元素,煥發出蓬勃生機。

期間,團隊成員對縉云燒餅傳承人進行采訪,了解到傳承最大的挑戰是制作燒餅的辛勞,需要每天早起忙碌十七八個小時,在爐溫控制、燒餅翻面等環節仍存在技術瓶頸有待突破。盡管有困難,傳承人也在積極嘗試創新,讓遠在他鄉的游子都吃上地道的縉云燒餅。值得一提的是,縉云燒餅已于2016年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此外,團隊成員還跟隨著傳承人親身體驗了燒餅的制作過程。傳承人通過最樸實的描述為團隊成員講解了燒餅的制作過程。
隨后,團隊將沿途收集的非遺文化體驗“寶藏”送進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與蓮都區青少年宮。成員分組設計了不同非遺技藝的體驗環節,包括:瑞安藍夾纈宣講與手繪帆布包活動、金石篆刻與趣味刻印章活動、縉云燒餅非遺文化創意課堂等,激發了孩子們對非遺的興趣,使其獲得沉浸式的非遺體驗。


團隊還對參與活動的孩子們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非常愿意參加學校或者社區的非遺體驗課,并且希望非遺課程以游戲化形式開展。這為團隊接下來在推廣非遺文化的形式上指明了方向。
通過此次調研,團隊不僅深入了解了浙江各地非遺文化的發展現狀、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更通過獲得寶貴的傳承人口述資料和進行親身體驗,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團隊將整理傳承人口述資料與非遺文化歷史,深入分析其堅守的心路歷程;開發更多寓教于樂的非遺體驗活動,激發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旨在吸引更多人關注浙江非遺,共同推動其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