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2025年7月8日,濰坊理工學院云門書院非遺所思志愿服務隊,前往淄博小蝦米軟陶藝術研究院進行觀摩學習,為期一周的“三下鄉”活動。
從去年火遍街巷的“龍龖龘”到當下熱議的“蛇蟲蟲”,小蝦米軟陶藝術研究院作為傳統工藝的的傳承者,始終秉持獨特的軟陶技法與不拘一格的設計理念,成功將傳統文化底蘊與當代審美趨勢巧妙融合,推出了一系列緊扣時代潮流、備受市場歡迎的文創佳作。
(圖為藝術研究院展覽在中國陶瓷淄博琉璃博物館內的作品)
除了龍龖龘和蛇蟲蟲之外,小蝦米還潛心打造了多款富有標志性的文創精品。這些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涵蓋了生肖、歷史名畫、傳統瑞獸等多個文化主題。它們不僅彰顯了小蝦米在軟陶技藝上的深厚功底,更映射出其在工藝傳承與時代創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與執著堅守。
?

(圖為負責人向志愿服務隊成員講解小蝦米軟陶藝術研究院歷程)
走進陳列室,眼前是一幕幕經典與新潮交融、匠心與巧思碰撞的鮮活圖景。主題布藝盲盒、民俗生活再現、萌系文創形象,貫通雅俗、包羅世間萬象,色調明快、意趣盎然。
(圖為工作室人員對于人偶的制作過程)
淄博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小蝦米軟陶藝術館館長王枝三次高考圓夢北師大七次搬家成就小蝦米,她帶著對陶瓷藝術的深厚情感,毅然選擇了軟陶領域作為創業舞臺。自2014年8月成立淄博小蝦米陶藝創作有限公司以來,她率領團隊,從一間簡陋的工作室出發,以“講述中國故事、傳承泥塑文化”為使命,矢志不渝地在文創領域探索前行。淄博非遺傳承人王枝:以青年力量驅動創新,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非遺傳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須在堅守初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淄博非遺傳承人王枝在談及非遺活化時強調,當下團隊已組建起一支強大的青年設計隊伍,將通過加速創新節奏,讓古老技藝與現代生活接軌。
王枝介紹,團隊未來將聚焦年輕消費群體,推出覆蓋不同價位、款式多樣的非遺文創產品。“年輕人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我們要讓非遺產品既保留文化根脈,又符合他們的審美和使用需求。”同時,團隊計劃通過加強與網友的互動交流,挖掘新的流量入口,讓淄博非遺以更鮮活的姿態。
經過時光沉淀,小蝦米慢慢成長成熟,在突破的途中愈發堅定。他們憑借別致的創作手法、深厚的人文底蘊,為大眾呈現了一次次動人的工藝展演與精神熏陶,讓傳統的手藝精華在當代生活里綻放出別樣的光彩與魅力。
淄博,這座被譽為陶琉名城的城市,自古以來便以陶瓷、琉璃、絲綢以及新興的軟陶藝術聞名遐邇。這些傳統工藝不僅是淄博的文化瑰寶,更是其歷史與文化的生動寫照。然而,淄博并未止步于傳統的傳承,而是積極尋求創新,不斷推陳出新,讓古老的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這些創新不僅豐富了淄博的文化內涵,更提升了其城市形象的獨特性和吸引力。淄博通過文創產業的發展,不僅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還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秉承“講述中國故事,傳承泥塑文化”理念,深挖淄博故事,將齊文化、聊齋故事等用泥塑形式展現,通過軟陶泥塑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未來,泥塑文化若能持續平衡“傳統基因”與“時代創新”,既能守護好手工技藝的溫度,又能在當代生活中找到更廣闊的生長空間,實現從“小眾非遺”到“大眾共鳴”的跨越。
(圖為志愿服務隊團隊合照)
實踐團隊:濰坊理工學院云陶藝韻實踐隊 通訊員:胡茂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