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昱含) 7月7日,云南省南華縣雨露中心學校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育盛宴。東南大學“電織云夢”支教團在此正式啟動暑期夏令營活動,以“科技啟蒙、文化傳承、心理賦能”為核心,通過沉浸式課程設計與互動體驗,為當地學生打造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學習場景。此次支教活動是東南大學與南華縣深化東西部教育幫扶合作的重要實踐,也是高校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開營儀式:共筑教育幫扶新起點 開營儀式由雨露中心學校教務主任李光松主持。南華縣雨露中心學校校長郭兆華致歡迎辭,對支教團的到來表示誠摯感謝;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包佶現場寄語,期望孩子們在夏令營中開拓視野、收獲成長;支教團負責人施雨佳詳細介紹團隊支教計劃與課程體系,學生代表楊梓凌以童真發言表達對暑期學習的期待。儀式在全體成員合影留念中落下帷幕,標志著為期一周的教育幫扶活動正式啟幕。
破冰互動:童心繪就家鄉情運動點燃團隊魂
為迅速拉近師生距離,支教團設計“雙軌互動”破冰方案。在文化課堂中,鐘韜老師以《我的南華我的家》為主題,通過“民俗猜猜樂”環節,用彝繡圖案、鎮南月琴等實物道具激發學生興趣。當展示一幅“松茸采摘”照片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分享:“這是我們雨露鄉的特產!每年雨季阿爸都會帶我上山!”隨后的“美食地圖繪制”活動中,學生們用彩筆標注出彝家臘肉、野生菌火鍋等地方特色,一幅充滿煙火氣的南華風情長卷躍然紙上。
與此同時,操場上的體育課同樣精彩紛呈。施雨佳老師將籃球訓練與游戲結合,設計“木頭人運球接力賽”。規則要求學生在音樂暫停時完成指定動作,既鍛煉控球能力,又培養反應力。彝族男孩楊子墨原本羞澀寡言,但在隊友鼓勵下成功突破防守,他擦著汗笑道:“原來打球也能學數學——傳球角度要算準才行!”支教團成員馬思蕊觀察到:“鄉村孩子對團隊協作的理解更質樸,他們會主動扶起摔倒的同學,這種純粹正是城市教育需要珍視的。”
籃球課活動留影。鐘韜供圖。
文化浸潤:金陵風雅跨千里動畫敘事啟心智 下午的課程聚焦文化交融與心靈成長。程圣杰老師帶來的“金陵風雅情”課堂宛如一場時空穿越。“金陵風雅情”課程帶來南京之美的三重奏——山水清音、舌尖美味與人文風雅。當投影屏展現中山陵秋色時,學生們驚嘆于南京“梧桐隧道”的壯美;在看到手中雨花石被歲月雕琢的痕跡與風沙磨礪的不同色彩時,同學們都意識到了歷史的變遷。這門課程將紫金山下的秦淮燈影、雨花英烈的信仰精神帶到南華課堂,引導孩子們觸摸歷史的溫度。孩子們認真聆聽、用心感悟,在“六朝煙水氣”與“西遷奮斗志”中,感受到來自千里之外的文化共鳴。
另一節課堂中,馬思蕊老師正以動畫電影《雪人奇緣》展開心理課。通過分析主角小藝從任性到負責的轉變,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面對家庭變故”。一名父母離異的學生在匿名紙條上寫道:“就像雪人護送小藝回家,我的班主任也一直陪著我。”課程尾聲,孩子們用黏土捏出“理想中的自己”,宇航員、教師、廚師等形象擺滿講臺,折射出鄉村少年無限可能的未來。
“金陵風雅情”課堂上,學生們展示從南京帶來的雨花石。馬思蕊供圖。
暖心啟程:寄語凝初心尺素傳真情
傍晚的閉營環節將首日活動推向高潮。南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駿揚專程來到教室,看望并與孩子們親切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李副縣長與同學們聊起學習和生活。他鼓勵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常常問自己“為什么”,不僅要動手實踐,更要敢于動腦筋思考,用一顆充滿好奇心的心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同時,也殷切寄語支教團成員:“細節決定成敗,支教老師在帶孩子動手實驗時,一定要注意細節,控制在毫米級,讓孩子們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
更讓人驚喜的是,每個孩子都收到了志愿者們親筆書寫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有志愿者們寫下的祝福與期望,也有他們想和孩子們分享的故事與夢想。孩子們紛紛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收到的明信片內容,純真的笑聲和激動的語調,在教室里回蕩。
孩子們手拿明信片,與李駿揚副縣長(4排左4)、李光松主任(4排左5)及支教團成員的合影。團隊供圖。
據悉,本次支教活動是東南大學與南華縣定點幫扶合作的重要實踐,后續將圍繞“科技啟蒙、文化傳承、心理賦能”三大板塊開展特色課程,引入“AI繪畫工作坊”“太陽能小車競賽”等科技模塊,并建立線上答疑群延續幫扶。東南大學“電織云夢”支教團將以專業素養與教育熱忱,持續為鄉村教育注入創新活力,書寫東西部教育協作的溫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