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戰略的大背景下,數字化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7月1日來自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共九名成員組成的數智鄉伴,守護糧安:數智化賦能糧食安全的機制與路徑研究——基于山東省臨沂市的實踐探索團隊走進郯城縣瑞豐米業,并與副鎮長孫杰進行座談。就數智化如何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的重大問題展開了一場實地調研,探尋數字技術如何賦能糧食安全的創新路徑。
一、勞模引領,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瑞豐米業的法定代表人邵杰,因其在糧食產業發展和社會責任履行方面的突出貢獻,被評為勞動模范。邵杰先生始終秉持著對糧食事業的熱愛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帶領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在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就業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他的奮斗精神和創業故事,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圖1瑞豐米業法定代表人邵杰個人榮譽獎項
二、數智賦能,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瑞豐米業作為當地糧食產業的領軍企業,是政策扶持與宣傳推廣的重點企業,在推動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創新經營模式,建立了2480畝的優質種植基地,從源頭保障糧食的品質和供應。在生產環節,瑞豐米業積極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從稻谷收購、加工到成品包裝的全流程監控。借助大數據分析,企業能夠精準把控糧食的質量標準,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糧食的出米率和品質穩定性,為市場提供了高品質的大米產品,在周邊城市的各大超市,瑞豐米業生產的大米擺在顯眼位置,憑借晶瑩飽滿的米粒、軟糯香甜的口感,贏得消費者青睞,有力地保障了區域糧食供應的穩定。
圖2瑞豐企業所獲榮譽獎項
三、責任擔當,創造就業惠民生 瑞豐米業的發展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還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在這片土地上,許多上了年紀、本因就業困境為家庭生計犯難的當地人,幸運地在瑞豐米業尋得穩穩的依靠。無需背井離鄉,在家門口的廠房里,他們實現“守著家門掙薪,扛著責任養家”的生活愿景。公司為不同年齡段員工量身搭建成長階梯,不管是初入行業想學本事的年輕人,還是經想跟上科技步伐的老師傅,都能在各類培訓里找到提升路徑。當大家熟練操控智能設備、攻克生產難題,在崗位上收獲的不僅是工資,更是被認可的尊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推動當地社會穩定、經濟向上。瑞豐米業用一個個崗位,托舉起民生的重量,更打破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桎梏,讓農民的收入在科技賦能下,寫出“穩定增長、技能增值”的嶄新篇章。
圖3利用智能技術生產的工人
四、咨政基層,探尋政策賦能路徑 離開車間,團隊來到鄉鎮政府,并與副鎮長進行面談。圍繞數智化如何破解糧食安全,鎮長分享了郯城縣在智慧農業補貼、數字鄉村基建、政企數據共享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并提出基層面臨的技術落地成本高、農戶數字化意識薄弱等現實挑戰。通過精準實施智慧農業補貼政策,引導企業引入先進智能設備;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基建,實現5G網絡和物聯網在田間地頭的全覆蓋;搭建政企數據共享平臺,打破信息壁壘,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這些來自基層一線的寶貴經驗與真實困境,為團隊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素材與全新視角。
圖4與郯城縣花園鎮孫杰副鎮長展開座談
山東財經大學調研團隊走進郯城瑞豐米業,通過實地走訪、深度對話,全面了解企業依托數智化技術筑牢糧食安全防線、帶動村民就業增收的實踐成果。從智能設備精準把控生產質量,到技能培訓助力員工成長,團隊不僅見證了科技與責任的深度融合,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糧食安全戰略意義的認知,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展望未來,隨著數智技術的持續賦能,瑞豐米業等企業必將在守護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而調研團隊也將以此次經歷為契機,持續為糧安事業注入青春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