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嶼岐黃”志愿服務隊走進青島市將軍臺社區和青島福彩四方潤澤老年公寓,開展以“傳播中醫藥文化、服務基層群眾”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用專業知識和青春熱情為群眾送去健康與關懷。
一、扎根將軍臺社區:中醫藥賦能鄉村生活(一)中醫文化進社區,養生智慧入生活
7月19日清晨,將軍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熱鬧非凡,志愿者們以“中醫生活化”為核心,將中醫藥文化融入社區生活場景。志愿者們挨家挨戶,手把手教村民推拿按摩手法,針對頸肩腰腿痛等常見問題,演示穴位按壓技巧,“按揉合谷穴能緩解頭痛,內關穴可改善心慌,大家平時看電視時就能按”。
圖為志愿者為村民推拿按摩 演俊峰供圖與此同時,其他志愿者帶領村民體驗“穴位保健操”,結合夏季特點講解祛濕養生知識,“陳皮茯苓茶煮的時候加片生姜,既能健脾又能防感冒”。現場還展示了艾草包、刮痧板等簡易工具,志愿者們還耐心示范如何用艾草包熱敷緩解關節痛,讓村民們在家就能輕松養生。村民李阿姨學得認真:“這些法子簡單實用,比吃藥方便多了!”
(二)田間走訪聽民聲,把脈鄉村發展
健康服務之余,志愿者們分成兩組深入社區走訪。在黃桃種植園,種植戶王大叔正為果實保鮮發愁,“摘下來放不了3天,運遠了就爛。志愿者們結合中藥材炮制知識建議:“試試低溫烘干技術,像枸杞那樣做成干果,還能和菊花搭配成養生茶。”這一想法讓王大叔眼前一亮,當即邀請志愿者幫忙設計包裝文案。
走進村民家中,志愿者們重點記錄鄉村發展的痛點:社區衛生室設備陳舊,難以滿足慢性病管理需求;留守兒童放學后缺乏托管場所;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獨居老人張爺爺念叨“去鎮醫院拿藥要走5公里”,志愿者們默默記下,計劃后續協助對接藥品代購服務。“你們愿意聽咱老百姓的難處,比送啥都強。”張爺爺的話讓志愿者們更堅定了服務決心。
圖為志愿者了解民情 王語晨供圖(三)田間勞作助農忙,體驗農耕悟初心
7月20日,志愿者們走進田間地頭,幫農戶疏果、除草、澆水。葡萄大棚里,大家跟著農戶學習套袋技巧,汗水浸濕衣衫卻沒人喊累;玉米地中,掌握“斷根不傷苗”的除草方法后,動作越發熟練。農戶劉大叔遞來冰鎮綠豆湯:“城里孩子能吃這份苦,不容易!”
勞作間隙,志愿者們發揮專業優勢,為果園設計“中醫藥+生態種植”宣傳語,如“黃桃配枸杞,護眼又養生”;還幫農戶拍攝果園實景,計劃通過短視頻平臺擴大銷路。“不光幫干活,還幫想出路,這些孩子太實在了!”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笑著說。
二、情暖老年公寓:愛心陪伴守“夕陽”
(一)暖心陪伴解孤寂,指尖溫情傳關愛
7月22日,青島福彩四方潤澤老年公寓里暖意融融。志愿者們帶著自制的中藥驅蚊香囊,分組開展陪伴服務。在活動室,志愿者們陪老人下棋、讀報,教大家用手機視頻通話,85歲的張奶奶學會后激動地說:“這下能天天看見遠在北京的孫子了!”
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志愿者們帶著香囊走進房間,一邊輕柔地為老人按摩肩頸,一邊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這香囊味道真熟悉,像我年輕時在藥鋪聞的”,老人接過裝有薄荷、金銀花的香囊,湊近聞了聞,眼角露出笑意。志愿者們還為老人演示“鳴天鼓”“梳頭功”等簡易養生動作,“坐著就能練,幫助醒腦防健忘”。
圖為志愿者分發中醫藥香囊 演俊峰供圖(二)傳統功法添活力,中醫關懷日常化
在公寓多功能廳,志愿者們帶領老人做“簡化版八段錦”,將復雜動作簡化成“抬手擴胸”“轉腰揉腹”等招式,“這個動作能疏通三焦,緩解胸悶氣短”。78歲的趙爺爺跟著比劃,做完后直夸:“比坐著發呆舒服,渾身都松快了!”
圖為志愿者帶領老人練習八段錦 楊陽供圖活動全程,志愿者們始終踐行“尊重、耐心、安全”原則,與老人聊天時專注傾聽,教動作時反復示范,贈送香囊時細心說明藥材功效。公寓負責人說:“這些孩子真是有心了。”
圖為青嶼岐黃志愿服務隊隊員于澤潤老年公寓前合影 楊陽供圖三、實踐總結:青春在服務中綻放價值
此次實踐活動中,“青嶼岐黃”志愿服務隊累計服務群眾400余人次,發放中醫藥自制香囊500余份。志愿者們不僅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能力,更在與基層群眾的互動中深化了對“醫者仁心”的理解。
隊長楊陽在總結中說:“我們帶著課本走進田間地頭,帶著知識走進社區公寓,收獲的不僅是實踐經驗,更是對‘中醫藥扎根民間’的深刻認知。”據悉,服務隊將持續跟進將軍臺社區的產業幫扶計劃,協助開發中醫藥特色農產品;同時與老年公寓建立長效聯系,定期開展健康服務。
從社區中醫藥入戶的溫馨話語到老年公寓的溫情陪伴,“青嶼岐黃”志愿服務隊用青春力量詮釋了中醫藥“治未病”的智慧,更踐行了新時代青年“服務社會”的擔當。這場跨越校園與基層的實踐,讓中醫藥文化如春風化雨,滋潤人心,也讓青春在奉獻中綻放出最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