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千家普通話的門
方言語種漸次凋零
黑板拓出規范字帖
童聲撞碎晨星
墻繪圈起安全漣漪
為積極響應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的號召,我校醫藥信息工程學院墨彩永固突擊隊前往肇慶市懷集縣永固鎮宿安村開展“推廣普通話走訪調研”、“推廣普通話課堂教育宣傳”和“推廣防溺水教育宣傳”等活動,助力鄉村振興,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01
析宿安方言密碼
尋鄉土文化根脈
突擊隊深入肇慶懷集縣永固鎮宿安村,開展普通話推廣專項調研。隊員們穿梭于村舍巷陌,通過面對面訪談和電子問卷,細致記錄村民普通話使用情況與學習需求。
在小店外,普通話調研正溫馨開展。隊員手中的文件輕展,目光專注,輕聲詢問小朋友的日常用語習慣,仔細記錄發音細節,耐心糾正聲調偏差。構成一幅基層語言推廣的生動畫面,每一次交流都在為普通話普及注入溫暖力量。
穿梭在鄉間小道,叩開一扇扇家門,隊員與村民圍坐在木桌前,年輕的母親用夾雜著方言的普通話回答一個個問題。回答完所有問題后,母親逐漸意識到普通話對孩子發展,對鄉村發展的重要性,下決心讓自己的孩子學好普通話。
02
鑄規范語音基石
融群眾情感紐帶
沒有沉悶的灌輸,唯有生動有趣的體驗:孩子們用清晰流暢的普通話深情誦詠著《可愛的中國》《七律·長征》等紅色篇章,在鏗鏘詞句中體悟語言的力量;“普通話小劇場”則化身“實踐練兵場”,如何問候、如何介紹家鄉,在角色扮演與歡聲笑語中被自然習得。
從“會說話”到“善表達”,這場推普宣講不僅為孩子們夯實了溝通的基石,更讓他們在自信的展示中擁抱未來,讓普通話成為邁向更廣闊天地的堅實橋梁。
03
守護生命安全線
遠離危險水域區
炎炎夏日,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為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突擊隊走進課堂,帶來了別開生面的防溺水課程。
課堂上,隊員結合真實案例,以生動形象的講解,向大家科普防溺水的重要性,細致說明如何識別河道、水庫等危險水域,還詳細闡述了溺水后正確的自救方式。
為了讓知識更好地入腦入心,隊員還設置了互動問答環節。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也送上了暖心祝福,讓防溺水教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有效地開展,為夏日安全保駕護航。
實踐感悟 突擊隊隊長吳佳毅:
此次帶領隊員們走進懷集縣永固鎮的八月盛夏,我們穿行于村舍巷陌,用腳步丈量鄉土的溫度,用傾聽貼近鄉音背后的故事。一次次訪談,一張張問卷,推開的不僅是普通話的交流之窗,更是心與心之間的信任之門。在永固鎮中心小學的課堂上,一雙雙舉起的小手,一聲聲真切的回應,讓我們明白:所謂使命,并非宏大概念,正是在此時此地,為他們種下普通話的文明種子,鋪展開一片更安全的天空,我們留下的不僅是推普的火種與防溺的叮囑,更收獲了一場青春的洗禮。鄉村振興,道阻且長,我們愿以青年之熱忱,繼續奔赴下一程山海。
突擊隊隊員溫紫柔:
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團隊并肩而行,讓青春與鄉土振興同頻共振。課堂上,孩子們求知目光點亮盛夏,墻繪時,伙伴們并肩勾勒鄉村新顏,推普調研中,鄉音與普通話碰撞出煙火溫度。深夜,與團隊小伙伴圍坐成一團,后期組逐幀打撈珍貴片段,文案組字斟句酌編輯文字,忙碌里的默契如夏夜流螢。這份擰成一股繩的團結,是本次活動饋贈的珍貴禮物,讓我懂得一群人奔赴鄉土的力量,足以把青春微光,鋪成照亮山野的星河。我們也將帶著這份熱忱,繼續踏上賦能鄉村的新征程。
團隊介紹 隊伍名稱:墨彩永固突擊隊
所屬學院:醫藥信息工程學院
團隊成員:吳佳毅、李松蔚、郭嘉娜、蔡遠見、溫紫柔、馬昕蓓、蘇語欣、吳娟梅、潘文鏵、陳木科、戴隆宇、吳楠、鄧榆滔、李日麗、雷傳杰
指導老師:方嵐、項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