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調研通過對山東省臨沂、淄博、聊城、濟寧等地草產業相關企業的實地考察,系統分析了當前草產業供應鏈數字化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調研發現,草產業供應鏈在飼草種植、采購、儲存、投喂等環節已開始嘗試數字化技術應用,如物聯網監控、自動化投喂系統等,但整體數字化程度較低,存在數據孤島、進口依賴性強、本地優質牧草種植不足等問題。基于調研結果,本文提出了加強本地牧草種植、推動全鏈條數字化管理、建立產業數據平臺等建議,為促進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調研目標
1. 了解山東省草產業供應鏈各環節數字化應用現狀
2. 分析當前草產業供應鏈數字化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3. 探索適合中小牧場的草產業供應鏈數字化優化方案
4. 為政府制定草產業數字化發展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于2025年7-8月對山東省4家典型草產業相關企業進行了系統調研:
1. 實地考察法:走訪臨沂阜康牧業、淄博草坪種植基地、聊城冠縣溫氏畜牧、金鄉縣康華園養牛場等企業,實地觀察數字化設備應用情況。
2. 深度訪談法:與企業負責人進行面對面訪談,了解數字化應用的具體實踐和面臨挑戰。如在冠縣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的訪談中,飼料廠廠長詳細介紹了"購進原料→實驗室檢測→飼料加工→自動化投喂"的標準化流程。
3. 問卷調查法:設計針對性問卷,收集企業關于數字化應用的需求和意見。如淄博草坪基地在問卷中反映:"希望在未來可以研制出既對環境友好,又能夠高效除菌防蟲的農藥"。
三、調研結果及其分析
(一)草產業供應鏈數字化應用現狀
1. 種植環節數字化應用調研發現,部分企業已開始應用基礎數字化技術:
- 臨沂阜康牧業采用RFV技術評估牧草品質
- 金鄉縣康華園養牛場實施定期土壤檢測和科學選種
- 淄博草坪基地使用噴頭灌溉和機器收割技術
2. 采購與儲存環節數字化
- 冠縣溫氏畜牧已借助數字化平臺輔助采購決策
- 金鄉縣康華園養牛場對青貯玉米采用密封窖儲技術
- 臨沂阜康牧業探索微生物控制青儲發酵技術
3. 飼養環節數字化應用
- 自動化投喂系統在多家企業得到應用
- 物聯網監控奶牛健康狀況
- 太陽能供電降低能源成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供應鏈數字化程度整體偏低
- 各環節數字化應用不均衡,未形成完整數據閉環
- 金鄉縣康華園養牛場反映:"飼草采購、儲存、投喂環節未形成數據聯動"
2. 進口依賴與技術瓶頸
- 優質牧草如苜蓿主要依賴進口,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大
- 臨沂阜康牧業指出全株玉米青儲保存技術尚未突破
3.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挑戰
- 農藥使用對環境造成影響
- 牛糞處理成本高,資源化利用率低
4. 人才與資金短缺
- 中小牧場數字化改造資金不足
- 缺乏專業數字化管理人才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本地優質牧草種植
1. 建立牧草種植示范基地,推廣科學種植技術
2. 加大對全株玉米青儲等本地牧草的研發投入
3. 提供種植補貼,降低生產成本
(二)推動全鏈條數字化管理
1. 建立從種植到養殖的全程可追溯系統
2. 開發適合中小牧場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3. 促進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草產業的應用
(三)建立產業數據共享平臺
1. 構建草產業供應鏈大數據中心
2. 實現供需信息實時共享
3. 提供市場行情分析和預測服務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 設立草產業數字化專項扶持資金
2. 加強產學研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
3. 完善環保標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五、結論
本次調研表明,山東省草產業供應鏈數字化應用已取得初步進展,但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應重點解決進口依賴、數據孤島、環保壓力等問題,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推動草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特別是要關注中小牧場的實際需求,開發經濟適用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促進整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六、實踐感悟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深刻認識到數字化技術對傳統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作為草業科學專業的學生,我們應當將專業知識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為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貢獻智慧。同時,調研也讓我們看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激勵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