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青繪兩山”實踐隊于7月8日至21日赴浙江省安吉縣,開展了為期14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通過實地調研、參觀學習和藝術創作等多種形式,深入探尋安吉在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以青春視角和專業筆觸,繪錄安吉變遷,傳遞綠色發展的時代強音。
深入鄉村實地調研,探尋鄉村振興之路實踐隊首站來到“兩山”理念發源地——余村。在文化禮堂,隊員們通過圖文資料、實物展陳和數字化展示,系統了解了余村從資源消耗到生態共贏的轉型之路,深切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實踐偉力。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前,隊員們認真聆聽講解,感悟這一理念對中國鄉村綠色發展的深遠影響。隨后,集體觀看“兩山”理念紀實電影,進一步增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與使命感。

團隊在余村文化禮堂參觀。 高潔 供圖

團隊在余村“兩山”紀念碑合影。 趙雯君 供圖
實踐隊在接下來的5天內繼續深入安吉多地開展調研。先后走訪劉家塘村、大竹園村、“以竹代塑”展覽館、魯家村、吳昌碩紀念館、國家竹產業研究院、鄣吳村、小癮半日村及溪龍鄉白茶原等地,與村民、民宿業主、企業負責人等進行廣泛交流,全面了解各地在鄉村運營、文化傳承、生態產業融合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在劉家塘村,“鄉村運營大本營”和“竹境·竹文化街區”彰顯竹文化魅力;大竹園村民宿業態融合創新提供發展新思路;“以竹代塑”展覽館展現綠色低碳產業新貌;魯家村作為“中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其家庭農場與小火車運營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在吳昌碩紀念館,館長胡建華為隊員講解藝術大師作品,激發創作靈感;國家竹產業研究院展示竹業全產業鏈如何助推經濟與鄉村振興;鄣吳村依托文化遺產打造“文化+旅游+研學”新業態;小癮半日村從空心村蛻變為知名民宿集群,實現鄉村重生;溪龍鄉白茶原讓隊員深入茶園,與茶農交流種茶制茶,體會“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深刻內涵,并與青年創客探討藝術與創業融合的可能。

團隊在劉家塘村合影。 趙雯君 供圖
團隊在大竹園村合影。 申航企 供圖
團隊在鄣吳村與村支書合影。 趙雯君 供圖
創作百米長卷,藝術再現安吉蛻變基于扎實調研,7月15日至21日,實踐隊全力投入“豫見浙里”百米長卷創作。隊員們分工協作,分組負責素材構思、線稿繪制和整體構圖,反復推敲畫面節奏與主題一致性。創作過程中,隊員們將連日來的所見所感融于筆端,從白茶梯田到竹海新居,從文旅街區到產業園區,每一處描繪都源自真實觀察和情感積淀。7月21日,長卷順利完工,以藝術語言生動呈現安吉在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成就,記錄這片土地由“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華麗轉變。

團隊進行長卷討論和創作。 趙雯君 供圖
總結與展望通過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青繪兩山”實踐隊員在行走中深化了對“兩山”理念的理解,增強了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隊員們不僅拓寬了視野、提升了專業素養,也從安吉的產業與文化實踐中汲取到寶貴的創作靈感。指導老師全程跟進,在創作方向和后勤保障方面提供堅實支持。這段夏日實踐之旅,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淬煉,更是信仰與青春的交融,為每一位隊員留下了溫暖而深刻的青春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