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的大地上,彌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2025年7月8日,為深入了解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探尋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路徑,南理的一支朝氣蓬勃的大學生三下鄉隊伍踏入了武鳴區雙橋鎮伊嶺村的佳年火龍果基地,在這里開啟了一場充滿意義的實踐之旅。
走進佳年火龍果基地,一望無際的火龍果種植田映入眼簾。雖然火龍果的采摘季已過,只剩下整齊排列的綠色種體,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曾經的豐收景象。基地內,一排排火龍果植株沿著整齊的田壟生長,粗壯的莖蔓向四周伸展,仿佛在訴說著曾經果實累累的故事。
在基地里,除了常見的火龍果品種,還有一種備受關注的水果——燕窩果。燕窩果的種體與普通火龍果略有不同,其莖蔓更加纖細,上面分布著一些細小的刺。據基地工作人員介紹,燕窩果是火龍果中的高端品種,它原產于中美洲,對生長環境要求較為苛刻。佳年火龍果基地經過多年的技術摸索和改良,才成功實現了燕窩果的規模化種植。與普通火龍果相比,燕窩果甜度更高,果肉呈半透明狀,口感猶如燕窩般爽滑,故而得名。而且,燕窩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深受市場青睞。佳年火龍果基地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成功掌握了燕窩果的種植技術,填補了當地市場的空白,面對目前火龍果市場的內卷形勢,能夠有效提高市場競爭力。
圖為佳年火龍果基地負責人向志愿者們介紹基地概況 朱鳳汝供圖
圖為佳年火龍果基地負責人在向志愿者解惑 朱鳳汝供圖
在生產力方面,火龍果基地所承包土地由當地村民提供。同時,采摘和管理層面也向當地村民招募,使得村民在不出遠門的情況還能有基本的生活收入保障,普惠民生。提高了村民幸福感的同時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烈日炎炎下,他們穿梭在果林間,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果藤的生長,以及補光措施。下地過程雖然辛苦,但志愿者們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深刻體會到了農民的辛勤付出,也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圖為志愿者下地觀察火龍果照明設施 朱鳳汝供圖
大學生志愿者們來到基地后,迅速投入到各項實踐活動中。他們首先跟隨基地技術人員學習了火龍果和燕窩果的種植管理知識,包括如何進行科學的修剪、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雖然沒有果實可以采摘,但他們認真地觀察種體的生長狀況,學習如何判斷植株是否健康。在基地的現代化灌溉設施旁,志愿者們仔細聆聽技術人員講解灌溉系統的運行原理。佳年火龍果基地采用的是先進的“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系統,通過精準控制,可以根據不同的土壤濕度和作物生長需求,將水分和養分直接輸送到植株根部,既節約了水資源,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趁著休息時間,記者對其中一名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志愿者小李進行了采訪。記者問道:“小李,經過這段時間在火龍果基地的實踐,你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什么新的認識嗎?”小李片刻后說道:“這次下鄉實踐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來到這里,我發現農業現代化離不開電氣工程技術的支持。就像基地的灌溉系統,如果沒有自動化的電氣控制,根本無法實現這么精準高效的灌溉。而且,基地里還有很多照明設備和通風設備,這些都需要電氣工程知識來保障正常運行。我現在意識到,我們的專業知識可以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未來,我希望能運用所學,為農業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鄉村的產業發展更加高效。”
圖為記者采訪志愿者 朱鳳汝供圖
佳年火龍果基地負責人對大學生志愿者們的表現贊不絕口。他表示,這些年輕的志愿者們充滿熱情和活力,為基地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農業、了解農業,投身到鄉村產業發展的大潮中來。

圖為團隊于佳年火龍果基地會議室前合照 朱鳳汝供圖
此次大學生三下鄉走進佳年火龍果基地的活動,不僅讓志愿者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增長了見識,也為佳年火龍果基地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思考。相信在未來,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武鳴區的火龍果產業以及整個鄉村經濟都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書寫出更加輝煌的篇章
(通訊員:梁積賀,陳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