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浮梁茶鄉,綠意盎然。景德鎮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數智茗流·‘E’路茶香”實踐隊的成員們背起行囊,穿著印有隊員們設計的隊伍logo的文化衫,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鄉村實踐之旅,他們的足跡遍布韓源村、寒溪村、嚴臺村,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的溫度,用專業知識為浮梁茶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隊員們出發前在景德鎮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前合影 劉嘉楷攝
初到浮梁鎮韓源村,學生們便走進茶園,與茶農們一同勞作。“今年的雨水少,茶葉長勢不如往年,但品質還好。” 茶農一邊用機器收采夏茶,一邊向學生們講述著今年的收成情況。隊員們認真記錄著茶農的生活生產狀況,從茶葉的種植、采摘到加工、銷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臧灣鄉寒溪村,他們看到了傳統的制茶工藝,也了解到茶農們在銷售渠道上遇到的難題。鄉村鄉嚴臺村的古茶樹讓學生們驚嘆不已,茶農們守護這些古樹的故事更是讓他們深受觸動。

與茶農進行交流 劉嘉楷攝
隊員們去到天祥號茶葉博物館。館內陳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浮梁茶悠久的發展歷程。從古代的茶馬古道到如今的現代化生產,浮梁茶的興衰榮辱仿佛在學生們眼前重現。“原來浮梁茶有這么深厚的歷史底蘊,我們更應該讓它被更多人知道。”隊員們在參觀后感慨道。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市場需求,學生們在制茶村落和景德鎮人流量較大的景區開展了調研活動。他們向游客發放線上調查問卷,耐心講解浮梁茶的特點。短短幾天,就收回了 813 份有效問卷。同時,他們還在景區開展品茗活動,精心沖泡的浮梁茶香氣四溢,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品嘗。“這茶味道醇厚,回甘很好。”來自上海的游客張先生品嘗后贊不絕口,并向學生們詢問購買渠道。

隊員們在進行浮梁茶社會調研中 劉嘉楷攝
浮梁功夫茶非遺傳承人王永峰的工作室里,學生們與傳承人展開了一場深入的交流。“浮梁功夫茶的傳承不能只靠老一輩,還需要年輕人的加入和創新。”王老師說道。學生們認真傾聽著傳承人的經驗之談,圍繞浮梁茶的發展與傳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雙方的討論熱烈而富有成效。
白天走訪調研,晚上的時間則成了學生們發揮專業特長的戰場。在指導老師辦公室中,他們圍坐在一起,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結合白天收集到的信息,他們開始為浮梁茶葉設計專門的宣傳平臺。“我們要讓小程序既能展示浮梁茶的歷史文化,又能方便游客了解購買渠道。”負責小程序設計的隊員黃星語說道。

隊員搭建振興茶產業的平臺 羅之璇攝
除了制作網站,攝影組的隊員們還利用空閑時間拍攝了大量茶鄉風光。清晨的茶園云霧繚繞,傍晚的村莊寧靜祥和,茶農們忙碌的身影、游客們品茶的笑臉,都被一一記錄在鏡頭里。“這些素材將被制作成宣傳片,讓更多人看到浮梁茶鄉的美。” 負責拍攝的劉嘉楷介紹道。

茶農收茶 劉嘉楷攝
半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學生們的實踐活動仍在繼續。看著即將上線的網站和正在剪輯的宣傳片,他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能為浮梁茶的發展出一份力,我們感到很榮幸。” 團隊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了解浮梁茶,助力浮梁茶鄉的鄉村振興。
(通訊員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