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縣巖口鎮新田村 7 月 14 日, 當青花瓷的鈷藍色在紙盤上暈染開六百年的典雅,當反光貼的銀白色在書包肩帶折射出安全的光芒,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科技支教筑夢鄉村,三位一體賦能振興” 志愿團以雙線并行的創新實踐,為新田村的孩子們開啟了一場文化傳承與生命守護的沉浸式課堂。
青花瓷課堂:筆尖流淌的中國藍
村委會活動室內,20余名孩子屏息凝神,跟隨志愿者梁思琪的講解穿梭于青花瓷的時空長廊。“元代青花采用波斯鈷料,瓶身的纏枝蓮象征生生不息。” 軟件工程專業的梁思琪指著課件上故宮博物院藏瓷圖片娓娓道來。當孩子們得知 “China” 因瓷器成為世界對中國的代稱時,紛紛發出驚嘆:“原來我們日常用的碗盤這么了不起!”
創作環節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五年級學生李小萌伏案勾勒出精細的纏枝牡丹紋樣,她說道:“我在博物館見過這個花紋,志愿者姐姐說它代表富貴吉祥。” 三年級的王明宇則大膽創作 “星際青花盤”,在傳統云紋中融入火箭和宇航員元素。“青花瓷不是老古董!” 他舉著作品興奮地說,“我的盤子里藏著中國航天的未來!” 所有作品最終被懸掛成 “青花藝術長廊”,成為村里首道非遺文化風景線。
反光貼實驗:暗箱中的科學真相
與此同時,村小學實驗室里,一場關乎生命安全的科學課正緊張進行。“雨天車禍的真相是什么?” 安全組長陶勇俊播放行車記錄儀拍攝的事故視頻,畫面中穿灰衣的行人幾乎與雨霧融為一體。“司機看不見我!” 孩子們齊聲道出關鍵結論。
暗箱實驗讓安全認知變得具象可感。學生張亮將黑色卡片放入實驗盒,透過觀察孔只能看到一片漆黑;換上黃色卡片后,即便在模擬雨霧環境中仍清晰可辨。“原來亮色衣服真是‘護身符’!” 他恍然大悟。最令人震撼的是強光測試環節:志愿者用手電照射普通書包,僅出現微弱反光;而貼上反光條的書包,瞬間亮如星辰。孩子們立刻動手改造自己的書包肩帶,嚴格按照志愿者的口訣 “貼轉角,貼邊緣,反射光源最安全” 進行操作。
雙軌賦能:扎根鄉村需求的實踐創新
“文化傳承與安全教育如同車之雙輪。” 志愿隊指導老師湯贊道出活動設計理念。新田村作為隆回縣山區村落,存在兒童暑期安全風險較高與文化資源匱乏的問題。志愿團上午開展青花瓷繪制活動以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認同,下午進行反光貼改造活動以強化他們的安全技能,兩項活動既獨立又互補。
村委書記黃伯海指著孩子們改造的反光書包感慨道:“這些貼片在晚上能反射 30 米外的車燈,比說教一百遍還有用!” 在青花瓷長廊前駐足的村民劉阿姨笑著說:“孩子回家后非要給我講青花瓷歷史,還說以后要去景德鎮看真的‘中國藍’。”
據悉,本次活動共完成青花瓷作品 47 件,改造安全書包 53 個。志愿隊成員彭柔表示:“當孩子們把青花瓷盤掛上墻,把反光貼片背上肩,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中最需要的兩種力量 —— 文化自信與安全意識的雙重覺醒。”
(通訊員:漆在林 周艷平 曾垂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