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古道新韻·青春賦能"實踐團近日深入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道杜角鎮村,以"文化鑄魂、產業賦能"為行動指南,開展了一場集歷史文化保護、產業振興規劃與鄉村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綜合性調研活動。
杜角鎮村作為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道的歷史文化名村,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依托子午古道文化資源,具備發展文旅、農業等產業的潛力。村民們世代耕種,種植著玉米、西紅柿、小麥等多樣農作物,同時培育核桃、板栗、西梅等特色經濟作物,香甜的土蜂蜜更是當地的自然饋贈。近年來,村中悄然興起文旅產業,4家民宿巧妙融合傳統民居風格與現代美學設計,設施齊全且別具韻味,為游客提供淳樸的鄉村體驗。
實踐團在深入調研中發現,杜角鎮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仍面臨多維度的系統性發展瓶頸:現有的政策缺少對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扶持,導致產業升級緩慢;主干道路等級偏低、停車設施不足嚴重制約文旅接待能力;商戶之間缺乏合作影響游客體驗感;本土人才外流和缺乏運營團隊導致商業模式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季節性氣候波動直接影響游客體驗的穩定性,造成客源結構單一、淡旺季明顯;研學旅行產品體系尚未形成完整產業鏈。這些挑戰相互交織,構成了制約村莊可持續發展的復合型難題。
針對這些瓶頸,實踐團結合專業知識提出了系統性解決方案:積極聯系當地政府協助村委會申報"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和鄉村振興貸,優先獲得道路、停車場改造資金,并促成校地合作建立實踐基地,涵蓋種植技術升級、旅游服務規范、電商直播銷售等,培養本土實用型人才;推動特色品牌建設,開發板栗、核桃仁等深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聯合規劃“子午街道—杜角鎮村”精品旅游線路,串聯兩地景點資源,實現客源共享與線路互補。借力子午街道民宿品牌影響力,形成區域民宿產業合力;增設村內衛生服務站、便民超市、公共衛生間等基礎服務設施,優化村民與游客生活體驗。
通過此次深入調研,實踐團深刻認識到杜角鎮村的產業振興亟需系統性突破。后續團隊將充分發揮建筑規劃、風景園林等學科優勢,為村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我們堅信,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杜角鎮村必將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最終走出一條文化引領、產業融合、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之路,讓千年古村煥發時代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