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浙江財經大學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學院“專利賦能?鏈動未來”實踐團赴杭州、嘉興探尋“AI+”的脈絡,通過實地走訪十余家單位、企業,用腳步丈量AI從實驗室到生活場的躍遷,于實踐中讀懂智能時代的浙江模樣。
實踐團與大華負責人合照
作為數字經濟先行區,杭州以政策為綱、企業為骨,構建起AI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生態網絡。從智能制造到數字創新,不同企業與機構如同產業鏈上的關鍵節點,共同撐起了“AI+”從基礎層到技術層再到應用層的完整生態。
浙江兆豐機電公司副總給實踐團講解產品
從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應用研究院的大模型訓練平臺,到杭州大華科技公司的智能安防設備;從浙江兆豐機電公司的汽車零部件實現智能化生產到吉利智能駕駛算法的演進,實踐團在杭州走訪了12家企業,不僅感受到AI帶給傳統制造業的“精度革命”,也發現,大型企業往往有相對完備的自主研發機制與平臺,重視對專利的保護與開放合作,AI應用場景廣泛全面;而中小企業現階段則聚焦于生產效能的提升,技術應用與專利的布局仍在探索階段,存在較大發展潛力。
杭州拓展軸承公司總經理帶實踐團參觀工廠
與杭州相對完善的全產業鏈條不同的是,嘉興目前在加速打造全省人工智能應用高地,圍繞十大重點領域,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5-2027年)。實踐團先后走訪了嘉興市數據局、平湖政務中心、葳鄉田園農莊和南湖革紀念館,感受AI+政務,AI+農業、AI+文旅的魅力。
實踐團與嘉興市數據局工作人員合影
“目前浙江省統籌布局“AI+政務”建設方案,全省一盤棋更好地提高了精度和效度。”嘉興市數據局工作人員說。平湖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平湖365”平臺就是“AI+政務”的有效實踐。該平臺依托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問答技術,化身24小時“政務客服”,為企業和民眾提供了高效精準的政策咨詢服務以及事務辦理指引,極大地優化了政務服務體驗。
技術人員給實踐團講解“平湖365平臺”
“每天2塊錢,鄉下有塊田”,葳鄉田園的“元宇宙農場”是國內首家現實版“QQ農場”,農場的溫度、雨水、太陽輻射靠著這里的智能監控系統監測,智慧農業的價值在不斷深入。而嘉興市南湖革命紀念館這座紅色地標也正以科技賦能的全新姿態煥發新生。智能語音導覽系統精準定位解讀、三維復現的紅船內開會場景靜靜鋪展眼前。這些不僅是歷史的復刻,更暗藏著紅船精神一脈相承的力量,嘉興也正以“首創、奮斗、奉獻”的精神朝著“人工智能+”領域仰首邁進。
實踐團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
令實踐團成員印象深刻的是,不同受訪者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個含義:“對于普通人來說,現在不缺AI技術,缺的是會用AI的人。”這恰是AI產業人才需求的縮影。杭州的科創基因與嘉興的應用場景,恰似AI發展的“雙螺旋”——前者提供技術源頭活水,后者創造落地試驗田。這種“技術-場景”的共振效應,正是浙江AI產業領跑全國的密碼。
實踐團與企業人員開展座談會
當為期一周的實踐結束,這群年輕的探索者知道,他們觸摸到的不僅是技術的溫度,更是一個時代的脈搏。當AI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從代碼世界走進百姓生活,屬于智能時代的星辰大海,正等待著他們去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