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青春激昂。2025年7月5日至11日,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引下,廣東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曾新貌·田規新語”突擊隊,奔赴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曾田鎮新東村。這支由符天藍,廖開懷,趙天陽三位老師帶領的隊伍,將農業產業與文旅產業相結合,以專業知識和青春力量助力新東村經濟發展。
鄉鎮座談,摸清脈絡
2025年7月5日下午,“曾新貌·田規新語”突擊隊歷經3小時車程抵達河源市東源縣曾田鎮新東村,與新東村葉恒錦村書記進行會議座談。村委會的木桌前,他指尖劃過攤開的村圖,把新東村的規劃藍圖、產業脈絡和藏在山水間的文旅故事,細細講給圍坐的隊員聽。那些關于土地的憧憬,像窗外的陽光,一點點照亮了大家對村莊的初印象。
轉身踏上去鎮政府的路,農業農村辦公室的燈光正亮著。“先把農產品做成響當當的牌子,文旅才能跟著活起來。” 工作人員的話擲地有聲,帶著泥土的實在勁兒。這話像一把鑰匙,輕輕打開了隊員們的思路,讓接下來的規劃方向,在心里漸漸清晰起來。
深調研討,擘畫藍圖
通過收集整理村委與鎮政府的意見, “曾新貌·田規新語” 突擊隊錨定了清晰的規劃前路。突擊隊以此為行動指南,深入新東村的每一處產業節點與資源點位開展細致考察,始終將 “創新、創意、創造” 的核心理念貫穿于調研與規劃全過程。經過反復研討,團隊為新東村勾勒出 “農旅基底+田園康養+紅色文旅” 的未來發展藍圖,成功探索出一條以特色文旅為引擎、帶動農業提質增效的創新路徑。
突擊隊以 “功能分區明確、資源聯動高效” 為原則,將新東村科學劃分為五大核心區域。這些區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過精心規劃的主次景觀軸與交通動線緊密串聯,形成相互支撐、有機聯動的整體 —— 既各自聚焦農業生產、文化展示、生態康養等特色功能,筑牢發展根基;又通過濱水景觀、徒步驛道等紐帶,實現資源共享、業態互補,讓游客能從門戶形象區的初印象,到稻田的農耕體驗,再到果園的采摘樂趣,最終在楓林茶場的康養氛圍中完成閉環游覽,真正達成 “農旅融合、景產共生” 的規劃目標。
青春擔當,賦能振興
此次實踐中,突擊隊將專業知識與新東村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用創新思維破解鄉村發展中的難題,讓科學規劃在鄉村落地生根,讓先進理念融入鄉村肌理。為新東村實現 “城郊融合先行示范村、都市農業標桿村、客家文旅特色村” 目標提供了具體路徑。
未來,突擊隊將持續跟進項目落地,以青春力量助力新東村將農旅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讓鄉村振興的藍圖在實干中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