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之篤則識愈明,識之透則履愈果——
為響應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彰顯青年學子服務基層的責任擔當,2025年7月12日至20日,西安明德理工學院“童心向黨·七彩筑夢”暑期社會實踐隊在耿露老師帶領下,由隊長王雨蒙、宣傳員劉菁雅及隊員達措吉、梁佳悅、李蕊、趙瑜洲共7人組成的實踐團隊,赴陜西省柞水縣下梁鎮金盆村開展為期9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通過拍攝宣傳視頻、撰寫宣傳手冊助力當地特色產業推廣,并依托互動活動陪伴青少年成長,為鄉村振興注入青年力量。
7月12日,實踐隊先行梳理過往“三下鄉”實踐中的問題與經驗,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具體要求開展專題討論,完成鄉村工作安全防護等系統基礎培訓后,正式啟程前往柞水縣。
抵達金盆村后,隊員們在村委會組織的上崗培訓中快速調整狀態,實現從校園理論學習者到基層實踐踐行者的角色轉換。7月13日,索道安裝工作啟動,隊員們在確保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參與作業,通過協作完成器械固定與安全測試,切身領會基層建設中“實干”的核心價值。
為掌握村情民意,實踐隊分3組深入金盆村5個村民大隊,走訪40余戶村民。在與空巢老人的交流中,隊員們記錄鄉村養老現狀,深刻理解村黨支部提出的“老人安則鄉村穩”治理理念;面向留守兒童,團隊贈送書簽、布包等學習用品,同時結合走訪情況,形成關于鄉村教育資源優化的建議素材,呼吁完善鄉村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基礎設施。
產業調研環節,實踐隊系統考察當地特色產業:
木耳產業:在標準化大棚及李玉院士工作站,了解到原生態種植的普通木耳市場認可度高,培育的玉木耳具備高經濟價值,形成“科技+特色”的產業模式;
中藥材種植:柞水縣現代中藥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以白及種植資源收集、優良品種繁育為核心,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計劃構建秦巴山區特色示范基地;
生態養殖:鴯鹋養殖場通過綜合開發肉、蛋、皮、油等產品,形成低成本、高附加值的養殖產業鏈;
種植技術:大豆套種玉米示范田采用立體種植模式,經農技員測算,單位面積產量及收益較傳統種植顯著提升。
調研期間,隊員們拍攝村民勞作場景,計劃通過網絡平臺推廣當地優質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
7月18日,實踐隊開展“龍嶺計劃·探秘秦嶺”青少年活動。活動嚴格遵循戶外安全規范,通過分組管理、工具使用指導、應急機制講解等保障措施,組織山林徒步識植物、溪流邊自然筆記等環節。隊員們先以自我介紹消除孩子們的拘謹,引導其從被動參與轉為主動分享,在實踐中培養團隊協作與自然探索能力。
本次實踐雖僅9天,但隊員們通過政策宣傳協助、產業調研參與、民生服務開展等工作,深化了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團隊表示,將持續完善宣傳視頻與手冊制作,后續將結合專業所長,為金盆村產業升級、教育優化等提供長期支持。
作為青年實踐力量,團隊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需將理論知識與基層需求精準對接。未來,隊員們將繼續響應國家號召,以實際行動參與鄉村建設,讓青春在服務基層中實現價值。(作者:王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