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生深入社區(qū)普及食品安全與禁毒知識,讓“舌尖安全”和“無毒青春”落地生根
“原來食品標簽上的配料表排序也有講究,以后買東西再也不怕踩坑了!”8月4日,鐵合金社區(qū)居民李阿姨在聽完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后,興奮地向記者表示。當天,由高校學子組成的“法潤食安”食品法律宣傳實踐團,帶著精心準備的互動游戲和實用知識,為社區(qū)居民帶來了一場“舌尖安全”與“無毒青春”的雙重守護行動。
問卷先行,精準對接居民需求
7月29日,實踐團成員頂著烈日,在社區(qū)廣場和線上同步發(fā)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74份。結果顯示,超過60%的居民無法準確識別食品標簽中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及配料表排序規(guī)則,近半數居民曾因虛假宣傳購買過保健品。“這些數據讓我們意識到,科普必須更接地氣。”團隊負責人何昕桐介紹,為此,他們連夜調整宣講內容,增加案例分析和實操環(huán)節(jié)。

圖為志愿者調研現場
四場主題宣講,干貨滿滿
7月31日,四場主題宣講在鐵合金社區(qū)活動中心輪番登場。志愿者王笑盈用實物對比教居民識別“隱形糖”“反式脂肪酸”等標簽陷阱;張昊文則現場演示如何用普通食材搭配出低鹽低油的“健康餐”,引來居民頻頻拍照記錄;李雨濃通過情景劇形式,將“熬夜傷身”“運動處方”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場景;李婉寧更拿出近期社區(qū)周邊餐飲店的抽檢報告,逐條解讀食品安全標準,讓居民直呼“原來標準就在我們身邊”。

圖為張昊文向居民宣講健康飲食方法
宣講間隙穿插的有獎問答將氣氛推向高潮。“橄欖油能高溫炒菜嗎?”“兒童醬油真的低鈉嗎?”面對提問,居民們踴躍搶答,答對者獲贈印有食品安全口訣的環(huán)保袋。“這種形式太有意思了,比發(fā)宣傳單管用多了!”帶著孫子來聽講的王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趣味游戲,禁毒知識“玩”進心里
針對青少年群體,8月4日的“禁毒小衛(wèi)士”主題活動則充滿童趣。在“套中健康”游戲區(qū),孩子們屏息凝神投擲圓環(huán),套中獎品即可直接領取,未套中則需回答“跳跳糖可能是毒品偽裝嗎?”等禁毒問題;“解開毒結”游戲中,志愿者用錯綜復雜的繩結比喻毒品誘惑,孩子們合作解開繩結的瞬間,歡呼聲此起彼伏。
最受歡迎的當屬“禁毒涂色”環(huán)節(jié)。10歲的樂樂用畫筆在帆布包上認真填色,完成后驕傲地展示:“我要把‘遠離毒品’的包包送給爸爸上班用!”這些承載著孩子創(chuàng)意的帆布包,將成為流動的禁毒宣傳品,把“小手拉大手”的效應帶進千家萬戶。

圖為活動現場圖片
雙向奔赴,青年與社區(qū)共成長
從前期踩點到課程設計,從物料搬運到現場答疑,團隊成員事事親力親為。“為了讓大爺大媽看清配料表,我們把字體放大到72號;為了讓孩子聽懂毒品危害,我們把案例改編成漫畫。”何昕桐說。半個月的實踐,不僅讓居民收獲知識,也讓大學生們讀懂了“基層”二字。“以前覺得食品安全就是實驗室里的數據,現在才明白,能讓老百姓少吃一袋過期辣條,我們的工作就有價值。”成員張昊文在日志里寫道。

圖為團隊與工作人員以及青少年合影
夕陽西下,活動結束后的社區(qū)廣場仍回蕩著孩子們的笑聲。這些年輕的身影,正用專業(yè)知識與赤誠之心,在食品安全與禁毒防毒的防線上,筑起一道溫暖而堅固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