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齊文化傳承與科技融合的創新路徑,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生。青島理工大學“齊脈薪火傳習團”(國商232王瀅、財管235郭洪瑜、財管233崔程智、財管246胡俊澤、財管244王昊翔、財管242張玉雪)積極響應號召,于8月5日-12日赴淄博開展為期7天社會實踐,聚焦齊文化傳承與科技融合創新,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活化傳播新路徑。
圖1.團隊成員在齊文化博物館的合影
品齊史魂,賦鞠活力。在齊文化博物館,團隊借助館藏文物與史料,系統學習了齊文化起源、興盛到演變全過程,深化對其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等核心精神的理解。團隊聯合非遺傳承人,將古法草編蹴鞠與《稷下蹴鞠疏》文化手冊嵌入NFC芯片,開創“觸碰式文化教學”新模式。參觀者手機輕觸芯片,即可便捷獲取蹴鞠歷史、技藝等知識,有效提升文化體驗的趣味性與互動性,為非遺技藝注入了科技活力。團隊還前往齊國故里,探索科技賦能下多種文化的融合,重點走訪淄博足球博物館、中國陶瓷琉璃館等場所,在實踐中探索科技賦能優秀傳統文化的可能性。
圖2.團隊成員討論學習齊文化精神
圖3.團隊成員與蹴鞠傳承人交流
校地協同,深化實踐。圍繞“齊魯文脈傳承”,加強校地協同育人,商學院與淄博市少海街道云濤社區簽訂實踐基地協議,雙方圍繞“齊魯文脈知行路”旅游研學一體化開發為核心,在文化傳播、實踐教學、志愿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商學院將依托專業優勢,為社區提供文旅資源開發、活動策劃等智力支持;云濤社區則為師生搭建實踐平臺,助力理論知識轉化與文化傳承落地,雙方攜手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促發展”的校地聯動新模式。
圖4.團隊與云濤社區簽約合影
寓教于行,薪火相傳。團隊成員先后深入淄博大世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云濤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齊文化之蹴鞠文化小課堂,化身“文化使者”,為社區孩子們講解蹴鞠的歷史起源與發展,講授古代蹴鞠與現代足球的相似點與不同點,通過現場蹴鞠競技體驗和蹴鞠制作手工課,使古代蹴鞠文化在歡聲笑語和實踐創造中煥發新生,同時也讓孩子們在親身實踐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圖5.團隊在大世界社區的合影
觸摸歷史,賦能傳承。團隊推動了“觸摸式歷史教學” 進校園計劃,將融合NFC技術的蹴鞠文創產品及相關微課引入課堂,用趣味互動打破傳統教學的單向灌輸模式。為確保實踐成果的長效性,團隊構建了科學的運營反饋機制,通過追蹤芯片激活率、用戶訪談等方式持續優化內容。團隊負責人國商232王瀅說道“我們將繼續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為主線,不斷探索讓歷史‘可聽可觸’的創新路徑,讓古老的齊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
此次實踐活動,團隊借助芯片實現歷史的“可聽可觸”,賦能齊文化的傳承創新,為齊文化傳播發展提供新路徑。接下來,學院將深化校地協同共建,創新文化傳承模式,積極探索科技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貢獻商院力量。
(供稿人:王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