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響水澗村農文旅產業發展狀況,探索農村未來新型發展方式,助力鄉村振興,7月2日,經管學院赴安徽省蕪湖市響水澗村農文旅產業融合調研的本科生實踐團隊踏上了實地調研之旅。
早上九點,團隊成員與響水澗村村委會開展專題會議,圍繞村莊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展開深度探討。
近年來,響水澗村鄉村建設成果顯著。通過人居環境整治與鄉鎮申報,打造龜山村等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示范點,獲專項資金完善基建、美化環境。在產業融合上,該村整合農業、文化、旅游資源,推出油菜花田觀光、民俗體驗等項目,形成四季旅游格局, 同時推進干部實訓基地、精品民宿等項目,為鄉村經濟注入動力。
資源整合方面,該村創新采用“招商引資+本土資源”模式,吸引外部資金技術,鼓勵村民參與建設運營。隨著游客中心、特色咖啡屋等設施建成,旅游服務與體驗感提升。此外,依托文化資源舉辦詩歌會、民俗節等活動,提升村莊知名度。
村委會負責人表示,未來響水澗村將以打造城市“后花園”為目標,發展沉浸式深度旅游,引導村民共同參與鄉村建設,共享發展成果,推動鄉村發展邁上新臺階。
會議結束后,在負責人的高效組織與帶領下,實踐團隊迅速分組,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調研工作中。
其中一組隊員徑直來到農家樂集中區域,對當地農家樂老板展開深度采訪。隊員們禮貌地與老板們圍坐在一起,真誠地交流著。她們仔細詢問著農家樂的經營收入情況,一筆筆收入數字背后,是鄉村旅游發展的生動寫照。談及淡旺季差異時,老板們打開了話匣子,詳細講述著旺季時顧客盈門、應接不暇的忙碌景象,以及淡季時門可羅雀的些許無奈。隊員們認真記錄著每一個細節,眼神中滿是對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關切。
而另一組隊員則在負責人引導下,穿梭于樸實自然的村落小巷間。腳下干凈寬敞的大路,表現出村落的迅速發展。紅巷墻壁上斑駁的文字,訴說著歷史沉淀的文化魅力。隨后,隊員們踏上前往龜山的小徑,大家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賦予的寧靜與壯美,同時也在思考著如何將這獨特的自然風光更好地融入農文旅產業之中。
下午3點,實踐團隊與響水澗村干部深入剖析發展瓶頸。
資金方面,上級財政補貼在鄉村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后期管護存在一定資金缺口;招商與旅游運營目前以 “上級主導、村級執行”模式為主,自主“造血”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傳統的村級股份經濟合作主要將土地進行流轉,由大戶統一經營種植,尚未自主開展農業生產合作。大戶等經營主體數字經濟應用不足,農副產品線上銷售規模小。就業機會有限,缺少資金和政策扶持,導致鄉村青年人才外流嚴重。
旅游發展上,響水澗村已具備一定接待基礎,但淡旺季差異明顯,聯農帶農的持續效應不強;民俗項目正處于規劃推進階段,品牌影響力尚未形成。此外,土地資源、政策支持、人才短缺等問題突出,新業態尚在起步階段,鄉村轉型仍面臨多重挑戰。
此次調研中,實踐團隊以專業視角把脈鄉村發展脈絡,既見證了響水澗村農文旅融合的亮眼成果,也直擊產業轉型的深層痛點。隊員們表示,將基于調研數據形成詳實報告,為破解資金瓶頸、激活產業動能、培育特色品牌等提供可行性建議。未來,團隊將持續跟進村莊發展,以青春智慧助力響水澗村在農文旅融合之路上探索更多可能,讓鄉村振興的活力在皖江大地持續綻放。
本網訊(經管學院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