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將專業所學與鄉村實踐相結合,在服務"三農"中厚植愛農情懷、錘煉興農本領。8月10日至15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E瀘蜂行"助農實踐隊深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冷磧鎮黑溝村,開展以"數字技術賦能特色農產品"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直播帶貨、走訪調研等形式,助力當地農產品增值拓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圖為助農實踐隊合照 陳紅香攝
親身調研:黑溝蜂蜜發展難題與古法釀造技藝傳承 唯有躬身蜂桶旁,方知傳統工藝里沉淀的不只是蜜,更是代代相傳的匠心與堅守。在駐村第一書記陳鵬飛的帶領下,實踐隊走進養蜂農戶家,實地體驗“古法”蜂蜜釀造工藝,從“燃煙驅蜂—敲桶取蜂—刮刀割蜜”全過程參與。用傳統的桶壓式物理過濾法提取原蜜,一罐罐手工封裝的純天然蜂蜜,代表了黑溝村大自然最原始的饋贈。
圖為剛割下的蜂蜜
為進一步了解當地蜂蜜產品的養殖情況,實踐隊采用“訪談+問卷”雙軌調研模式。在村兩委的協助下,選取老中青3名蜂農進行深度訪談,并兩兩為組入戶完成調查問卷80余份。調研發現,黑溝蜂蜜在五個月的自然釀造周期中,始終有“三不”原則:不人工喂養、不外部干預、不高溫加工,最大程度保留蜂蜜的營養與天然風味。然而蜂蜜品質雖好,其發展仍受多重因素制約:一是養殖分散難以形成規模;二是宣傳力度小、知名度低;三是銷售渠道單一,主要依靠自產自銷。走訪中,實踐隊與村民同勞動、話家常——融入鄉土、了解民情。收裝白菜、分揀土豆,雙手塞滿農戶剛摘的蘋果,在泥土與果香中拉近了與鄉親的距離。

圖為實踐隊員和蜂農面對面訪談 陳媛媛攝
數字破局:直播助農打開新通路 基于調研結果,團隊緊扣數字經濟發展,采用“直播助農”的方式,著力提升產品知名度、拓展多元銷售渠道,為黑溝蜂蜜開辟線上新賽道。通過前期一系列準備——“直播賬號搭建、特色包裝設計、產品資質認證、多輪直播演練”,將黑溝蜂蜜的故事傳出大山。累計開展8場主題直播,實現觀看人數破6400、點贊互動超15萬次,成功售出蜂蜜兩百余斤,實現銷售額超2萬余元。并收獲全國多地網友的線上咨詢,有效促進蜂蜜銷量和鄉村旅游關注度的雙提升。另外,此次直播還受到當地融媒體中心的關注,利用當地數字媒體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到黑溝村,了解到黑溝村的蜂蜜。


圖為實踐隊員正在直播 陳紅香攝
青春答卷:從實踐到長效賦能 在為期6天的實踐活動中,"E瀘蜂行"實踐隊以“體驗—調研—銷售”的方式,完成黑溝村電商直播的初嘗試。立足自身優勢,打造了完整詳細的助農方案:精心設計制作《黑溝蜂蜜產品畫冊》,手繪插畫生動展現古法養蜂技藝;設計融合雪山、蜜蜂、花椒元素的特色包裝,提升產品附加值;作為黑溝村電商發展的“青年主播”,搭建“抖音+微信視頻號”雙平臺直播,并編寫通俗易懂的《直播店鋪搭建指南》。通過實踐之旅,實踐隊深刻認識到鄉村經濟發展的不易,以及鄉村振興需要青年智慧,需要青年活力。
“他們帶來的不僅是蜂蜜訂單,更寶貴的是發展思路的轉變。”黑溝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鵬飛表示。廣袤鄉村大有可為,黑溝振興未來可期。青春的力量不僅在于改變當下,更在于播種希望、點亮未來。這場實踐不是終點,而是通信學子以數字技術為筆,續寫鄉村振興的甜蜜篇章。
通訊員陳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