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鄒魯文脈薪傳團”社會實踐團隊赴山東省濟寧市孟子研究院開展實踐活動。
抵達孟子研究院所在的孟苑園區,團隊便被“中國氣象、儒家風骨”的建筑意境所感染。這座占地381畝的文化綜合體,以“仁、義、禮、智、信”五大區域構建儒家文化空間,護駕山之陽的山水格局完美詮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沿中軸線前行,浩然之氣牌坊上“至大至剛”的精神內核與孟子“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品格相互呼應,成員們在此駐足誦讀《孟子?公孫丑上》中“養吾浩然之氣”的經典段落,深切體會到這一思想對文天祥、林則徐等歷代志士的精神滋養。
圖1 孟苑園區大觀

圖2 團隊成員合影
在研究院辦公區,學者向團隊介紹了這一機構的發展歷程:2016年由山東省編辦批準為正處級事業單位,2020年劃轉至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匯聚了杜維明、陳來等頂尖學者組成的學術團隊。看著陳列架上240冊《孟子文獻集成》,聽著 “新編孟子正義”國家重大課題的研究進展,成員們了解到這里已完成國家級和省市級課題100余項,出版著作超百部,真正成為“孟學研究高地”。
圖3 孟院研究成果專區
在科研交流環節,團隊圍繞“仁政思想與能源倫理”展開討論。研究院學者提到,孟子“仁民愛物”的理念與當代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不違農時”“斧斤以時入山林”的生態智慧,為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文化支撐。能源學院的同學們結合自身研究,提出將“制天命而用之”的哲學思考融入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得到學者們的肯定。
圖4 團隊成員學習交流
通過此次調研,團隊進一步認識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地方的生動實踐,深刻體會到“兩個結合”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意義。孟子研究院不僅致力于孟學文獻整理與思想研究,更積極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對話融合,為構建中國自主的能源倫理體系、探索人文與科技交叉融合的創新路徑提供了重要支撐。實踐團隊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深化對鄒魯文化當代價值與傳播策略的調研,力求為能源行業文化賦能和區域文化創新貢獻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