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指示及在河南省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4日起,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豫鄉守護·健康同行”健行豫鄉青苗團走進河南登封市文村,以“夏季養生+急救科普”為核心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基層的實際行動,為鄉村健康事業注入青春動能。
急救科普進鄉村 實用技能護安康
聚焦村民日常可能面臨的緊急情況,實踐團以“實用、易懂、可操作”為原則設計科普內容,通過“需求調研+多維科普”的模式,讓急救知識真正落地見效。

(圖為“健行豫鄉青苗團”團隊合照)
午后,實踐團成員率先攜帶調查問卷面向村民開展急救需求調研,精準掌握村民對心肺復蘇、意外咬傷、燙傷等應急處理知識的認知盲區。隨后,在村委會等村民聚集地,團隊通過理論講解、動作示范、模擬實操、問卷反饋“四步走”形式,系統開展急救科普。
(圖為實踐隊員指導小朋友填寫急救知識了解程度問卷。 張孟凡 供圖)
講解心肺復蘇時,播放“手臂垂直、用上半身力量按壓”的標準動作視頻,中老年人、小朋友等村民紛紛圍坐學習,深刻理解“黃金4分鐘”對生命挽救的關鍵意義;演示海姆利克急救法時,隊員上臺實操,一位村民感慨:“孩子吃東西容易噎住,學會這個方法,心里踏實多了!”

(圖為實踐隊員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陳柳宇 供圖)
針對夏季高發的動物咬傷與燙傷問題,隊員通過圖片展示常見危險動物,清晰講解貓狗咬傷、蚊蟲叮咬、蛇咬傷的處理流程,讓“被蛇咬后不慌亂、不隨意切割傷口”的知識點深入人心;同時重點糾正“燙傷后抹牙膏、涂醬油”的常見誤區,反復強調“冷水沖洗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現場村民學習熱情高漲,踴躍提問、參與實操,不少人表示:“這些知識平時沒地方學,現在學會了,遇到事就有底了!”后續,實踐團將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深度分析,為后續優化基層健康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傳統養生入鄉野 動靜結合益身心
“急救守護危急時刻,養生護航日常健康。”除急救科普外,實踐團結合夏季氣候特點與村民健康需求,開設“八段錦+太極拳”傳統養生課堂,以千年中醫養生智慧助力村民提升身體素質。
課堂上,隊員先為村民介紹八段錦、太極拳的起源與養生價值,再分模塊講解核心動作及對應功效:八段錦中,“搖頭擺尾去心火”可拉伸頸腰、疏導心經,緩解心煩失眠;“調理脾胃須單舉”“兩手攀足固腎腰”能刺激脾胃經絡、提升陽氣,改善腹脹乏力;“雙手托天理三焦”可疏通三焦經,緩解胸悶氣短。太極拳方面,“云手”“白鶴亮翅”配合腹式呼吸,助于調節神經、平復焦慮;“單鞭”“十字手”“海底針”“閃通臂”等動作,可分別拉伸多經絡,緩解腰背酸痛、胸脅脹痛。

(圖為實踐隊員講解八段錦起源。張博雅 供圖)
講解過程中,隊員指導村民調整姿勢,糾正動作細節。村民們跟著一招一式比劃,在舒展肢體的同時感受傳統養生文化的魅力。“夏天容易心煩,練一會兒渾身舒服,農閑時正好跟著學!”一位參與學習的村民說道。八段錦的簡潔舒展與太極拳的圓活柔和相得益彰,以“動靜結合、形氣共調”的理念,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健康益處。

(圖為村民們認真學習并跟練太極拳。 陳柳宇 供圖)
青春擔當啟新程 健康服務不止步
此次文村實踐,不僅讓村民收獲了實用的急救與養生知識,更讓實踐團成員在服務基層中錘煉了本領。隊員們將護理專業知識轉化為可落地的健康服務,在講解、示范、溝通中提升了表達能力、應變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深刻體會到“把專業用在實處、把服務送到基層”的成就感與使命感。
實踐雖已落幕,但鄭州大學“豫鄉守護·健康同行”實踐團服務鄉村健康的初心從未改變。未來,團隊將持續總結實踐經驗,精進專業技能,進一步探索高校護理專業服務基層健康的長效機制,讓急救知識、養生理念在更多鄉村扎根,以青春之力為筑牢鄉村健康防線、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智慧與力量,踐行新時代青年“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