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廣東省委關于“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部署要求,南雄市小島社區與湛江科技學院筑夢雄州實踐團緊密結對,在社區黨支部的指導下,實踐團以獨特的青春視野和堅定的責任擔當,通過掛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為契機,開展了為期十天的公益課堂與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兒童打造多元成長平臺,助力南雄市“百千萬工程”縱深推進,為共青團實踐育人的理念增添了生動注腳。
雄東社區:五育融合繪就成長畫卷 南雄市雄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30余名兒童在湛江科技學院筑夢雄州實踐團志愿者的引導下,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成長之旅。團隊以“五育并舉”為理念,精心設計涵蓋藝術、科學、文化等領域的特色課程,將知識傳授與實踐體驗深度融合。
“家鄉地圖”手工課引導孩子們動手描繪美麗家園,深化對家鄉的熱愛;主題音樂課帶領孩子們在美妙的音符中遨游,感受音樂的魅力與快樂;“油畫主題”美術課提供七彩畫筆自由揮灑的空間,激發藝術想象與創造力;“手搖發電小實驗”科普課讓孩子們化身“小小科學家”,親手探索電的奧秘,體驗科學的奇妙;書法課通過一筆一劃的書寫,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修養心性。
雄東社區暑期公益課堂/筑夢雄州實踐團 供圖
在“家鄉地圖”手工課上,孩子們用彩筆繪制南雄地標,在動手實踐中深化對珠璣巷、三影塔等文化的認知。小朋友們舉著作品興奮道:“原來我的家鄉有這么多漂亮的地方!”
“手搖發電小實驗”科普課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組裝手搖發電裝置。當燈泡在孩子們的快速轉動下亮起時,教室瞬間沸騰。“科學原來這么神奇!”孩子們瞪大眼睛,反復搖晃手柄觀察電流變化。
小島社區:特色課程顯創新 實踐團走進小島社區“聚力啟航”公益課堂,開設了非遺剪紙、創意油畫、音樂律動、科普實驗、益智游戲等五大特色課程,并針對暑期作業需求提供“作業輔導”。
志愿者與小朋友共同完成手工作品/筑夢雄州實踐團 供圖
除室內課程外,十余名兒童在志愿者帶領下,將課堂搬至凌江河道岸邊,開展“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環保實踐活動。志愿者與兒童沿河道清理垃圾,孩子們分組行動,手持夾子、垃圾袋,在志愿者協助下清理草叢、石縫中的廢棄物。志愿者則示范分類方法,將可回收物與有害垃圾分裝,全程護航安全。
公益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筑夢雄州實踐團 供圖
同步開設的“一對一作業輔導”采用分層教學法。志愿者根據學生年級劃分小組,針對低年級學生握筆姿勢不標準、筆畫順序混亂的問題,志愿者手把手指導,從最初“口”字封口不嚴,到兩周后能工整書寫;為高年級數學薄弱的學生設計“超市購物”情境題,模擬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社區居民感慨:“以前孩子放假總覺得無聊,現在每天催著來上課。”
基地揭牌:校地攜手共筑成長平臺 南雄市小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小島社區黨支部書記與實踐團共同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這一時刻標志著實踐團與社區的合作正式開啟新篇章,校地合作邁入新階段。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筑夢雄州實踐團 供圖
湛江科技學院筑夢雄州實踐團“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圓滿舉行。小島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春香與實踐團全體成員共同見證這一時刻。實踐團隊長葉晗對于南雄市小島社區提供這一優秀的實踐機會表示感謝,同時表示實踐團以“溫馨小島,聚力啟航”公益課堂項目為載體,通過趣味課程、鄉土文化探索及特色活動設計,助力社區兒童全面發展。
此外,筑夢雄州實踐團后續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創新實踐形式,不僅在兒童教育、非遺傳承等方面持續發力,更將積極探索更多有益于兒童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實踐項目。(通訊員:邱桂虹)
筑夢雄州實踐團與小島社區黨支部合照/筑夢雄州實踐團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