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數字‘汀’航新程,鄉村振興人才‘雁歸來’”實踐團隊持續深入福建長汀縣,在前期走訪調研,問卷發放的基礎上進行考察、專項訪談,全方位探尋返鄉青年賦能古城文化傳承的路徑。
實踐中,團隊專程前往長汀眾藝館,實地考察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活化現狀。館內陳列的客家藍染、木雕等非遺展品,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汀州古城文化的厚重底蘊。“這些老手藝需要年輕血液的注入。大家結合館內資料與工匠訪談,梳理出非遺技藝傳承面臨的“傳承人老齡化”“市場化轉化難”等問題,為后續探索青年參與路徑提供了一手素材。
為系統掌握返鄉青年的實踐動態與需求,團隊分批次開展專項訪談。從運營古城民宿的“95后”創業者,到深耕客家文化短視頻創作的自媒體人,隊員們詳細記錄了他們在項目策劃、資源整合、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經驗與困惑。“資金和流量是最大瓶頸,但我們對家鄉文化有信心。”一位返鄉青年的感慨,讓團隊更清晰地認識到搭建支持平臺的緊迫性。
同時,團隊面向長汀縣域內青年創業者、基層干部、在校學生等群體發放調查問卷,內容涵蓋文化認知、返鄉意愿、數字技術使用情況等維度。初步數據分析顯示,大部分的受訪青年認可“新媒體+古城文化”的發展模式,但需要專業培訓與政策扶持,這為后續提出針對性建議提供了數據支撐。
“重藝館的文化根脈、訪談中的鮮活故事、問卷里的真實訴求,讓我們對實踐主題有了更立體的理解。”團隊負責人林凱欣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多維度調研成果,完善《返鄉青年文化傳承實踐報告》,為長汀縣推動“青年+文化+數字”融合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此次實踐通過“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問卷調研”的多元方式,既挖掘了汀州古城文化的當代價值,也凝聚了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的共識,為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