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賽
【建行裕農通杯】
【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
大同二村深耕本土特色,以抗美援朝精神為抓手,從鄉村風貌文化、紅色精神到IP形象打造層層遞進,讓紅色成為鄉村發展的鮮明底色。杭州師范大學“二村烽火行”團隊深入調研,親身體驗大同二村發展歷程。
景載紅心:描繪鄉村新篇
走進大同二村,目之所及之處皆是“一步一景有故事,一墻一畫顯初心”的生動場景。
村委會的舊屋旁,一大面浮雕墻再現了革命時期村民支援前線的熱血畫面;村內古老的樟樹下,保留著一大片孩童們的嬉戲場所,歡聲笑語與歲月年輪交織成趣;古亭對面的百年老屋,保留著青瓦木梁的古樸風貌,那是老志愿軍成長的地方,一磚一瓦皆載著崢嶸記憶;就連田間的步道一旁,都赫然立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紅色標語,字字鏗鏘映著沃土。
大同二村每一處的風貌設計,都不是簡單的“涂紅描紅”,而是將紅色文化與鄉村原有肌理深度融合。
步履尋根:淬煉時代紅魂
實地調研:
團隊通過與“野孩子”研學基地負責人訪談、查閱歷史資料,挖掘大同二村深厚的紅色精神 —— 1951年,大同二村19名青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他們以青春和熱血,創造了壯麗的英雄篇章。1953年,大同二村被授予“愛國村”的稱號。
(當地農戶與隊員講述鄉村歷史)
這里傳承著不畏艱難、團結奮進的紅色基因,老一輩的革命故事、紅色印記仍然滲透在古宅院落、田間地頭。志愿軍廣場與紀念館、雙擁主題公園、革命先輩的雕像,都讓團隊成員們實地感受到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團隊力求讓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紅色愛國主義精神成為大同二村“紅IP”的核心內核,助力鄉村特色發展。
野孩子基地:
團隊成員踏入野孩子研學基地,沿志愿軍大道重走紅色路線。從志愿軍廣場與紀念館到雙擁主題公園,從 “小小志愿軍” 戰壕到志愿軍練兵場, 在11 個抗美援朝戰爭場景中,成員們敲響和平鐘、突破三八線,沉浸式體驗崢嶸歲月?;貙⒓t色歷史拆解為可觸摸、可參與的體驗項目,游客既能在480米長的志愿軍大道中理解戰術智慧,感受后勤支援的不易。
野孩子基地還設有荷花池、養殖區、種植區、農藝坊、竹編坊。作為鄉村振興的創新載體,野孩子基地以自然教育為特色,結合紅色教育,將鄉村生態與體驗式活動結合,為紅色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團隊細致記錄村落紅色資源分布與基地運營模式,把握大同二村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風貌。
薪火承志:打造紅色IP
扎紅根 注鄉魂:
從研學基地建設到紅色精神傳承,大同二村以"紅研融合"為路徑,既探索鄉村振興,又響應黨的二十大號召---讓紅色根脈煥發活力,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注入鄉村力量。
塑IP 續英魂:
我們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參觀“野孩子”基地等,結合志愿軍英勇形象,以及村里的民生民情打造獨屬于大同二村的紅色IP形象,也讓后代永遠銘記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是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結語:
此次鄉行記帶給團隊成員們的兩大深切體會:一是鄉村振興活力十足,二是紅色革命精神的偉大。團隊的“紅IP”鑄魂工程,要真正讓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與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成為大同二村“紅IP”的魂,打造鄉村特色形象、擴大鄉村影響力,與研學基地形成合作,深化校企、校地協作,為紅色旅游線路開放與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